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心理散文
审美人生一一读《侘寂》

审美人生一一读《侘寂》

作者: HMIA | 来源:发表于2023-04-10 14:34 被阅读0次

    记得我在游吴哥窟的时候,有一次特别震慑的体验。当时我独自离开景点,走进边上的丛林里,那里荒烟蔓草、虫鸣起伏,风不时的送来一阵花草泥土的香味,远处的废墟在丛林掩映中沉默。忽然有一瞬间我仿佛身处亿万年前,那种远古的寂寥、原始的沉静显现在我面前,只一瞬间,我似乎消失殆尽,当下无时无地。即便是现在,当我回忆那个瞬间时,脑中出现的场景是一幅无边的枯黄,没有半点其他色彩,而那里其实一直都绿意盎然。对于那个瞬间的感受,我一直无法用理性触及。

    这几天一直在读的《侘寂》这本书,依稀仿佛与这个瞬间有关,在某个隐秘处。

    侘寂作为日本古典审美的最高范畴,与俳句和茶道有着密切的关系。

    何为“侘”?由字形观之,人为宅所困为“侘”,也就是说,人是不自由之人,但“身处不自由而不生不自由之念,有所不足而不起不足之想……如此则谓之`侘'……”此为茶道的精神态度。所以茶道从其精神上讲,是在寻求皮相枯萎后的本体自由。

    “寂”是寂寥,是古旧,是形式改变后依旧存在的余味,又或者说是表相湮灭后浮现出的本质。它意味着在空间上的摩灭与暗淡,在时间上的积淀与永恒。

    侘寂的审美境界如果从生命状态上说则是老年。

    书中说:"齐美尔认为随着一个人走进老年,通往世界的种种道路都塞满了众多的体验、感觉和宿命,其相互之间不断纠缠、不断磨灭,这些都在广义上形成了老年现象。"

    老年是一路走来,所有记忆、体验……相互之间的纠缠与磨损,然后逐渐摩灭,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世界中日益隐退。

    “青年人的主观主义把自我看作绝对的内容,而老年人的主观性则把自我视为绝对的形式。”

    当自我终于被认知为形式时,自我的虚幻性和暂时性便张显了出来。当形式被打破时,本体便突显出来。在这种境界中,审美者在深深沉潜于世界的本质之同时,又能揭示客观存在的最终本质,这就是老年艺术的一种不期而然的艺术效果。

    文中说:俳句……在通过生命的体验对人生加以内在的敏锐把握方面……是无可比拟的。"风雅之诚",在这个意义上,就是一种迫近天地万物之实相的特殊的精神构造。

    "诚"这个字点明了老龄艺术的特质。"诚"即是"直",是内在的直接外现,这中间没有一丁点儿的转弯,所以,没有修饰,没有反思,只是明了。明了什么?明了天地万物的精神构造。而能明了的人必已有了审美人生之眼,于是天地人生无有不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审美人生一一读《侘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dfw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