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这本书买了有很久了,2018年4月份收到,至今十个月了,一直没有读,好像是在抗拒着什么,然而近来心里颇不宁静,于是从这本书开始,重启了睡前阅读。
目前暂时看了两晚,共4个人物,青山资本总经理李倩,最年轻的新东方校长杨超,网络红人马佳佳,投资天才马文亚,不同领域,不同风格,不同背景,相通之处大概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逻辑体系,及早发现了自己的兴趣和擅长并在恰当的时机抓住了机遇,从而获得了当前意义上的成功。
坦白而言,目前已读的这4个书中的人物生活轨迹与大多数身边人相比还是有不小的距离,其实越长大越发现,个人的成功,尤其是早期的成功,与家庭环境和教育底蕴关联甚大。
大概率情况下,对于一个出身农村、资质平平、亲朋好友中没有特别出类拔萃可以作为引导指路的人而言,循规蹈矩地上学、上班,接受到特殊机遇的可能性还是较小的,在成长过程中接收到的各种教育,尤其是从小的家庭教育所养成的目光、格局、处事能力,真的无法与父母皆教授或者从商的人相比,这是个人的局限性,无法避免或者否认。
但是正如豆瓣里这本书下的一个评论所说,“别人有趣有料的人生,能否照亮你的路?”从心底接受了每个人出生环境所带来的能力差异,知道了别人通过实现自我价值就可以过上想要的生活状态,而自己缺乏机遇,现实庸常,就真的意味着要安于现状,拒绝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及时进行自我说服、自我何解吗?倒也未必。
个人机遇和环境的差异,确实会让达到成功的几率或大或小,但是人生漫漫,于我而言,认识别人的成长路径和成功背后的曲折,最大的意义在于能够让自我打开,至少从认知上,短暂跳出现实生活的圈子,看看不同人的世界,不同成长路径和性格对人行为的影响,让思维开阔起来,注入新鲜的东西,意识到原来有人的生活可以是这样的,世界是可以这样打开的,世界还有这么多种可能,人与人之间还可以这样联结。
这种感觉,就好像是在学生时代的图书馆,偶尔看到一本介绍世界旅游胜地的书,或者是工作后读到相关的旅行笔记,那个时候才是真实感觉的世界之大,丰富多彩,生而为人,不出门走走,认识更多人,见识更多事,是多么可惜的事情。
只是工作后,日复一日的重复,好像真的缺失了对外界的好奇心,不再向往那些与众不同的、美妙绝伦的世界,不再希望步履不停行走四方,只想机械完成工作任务早点下班,不知不觉间混入人潮,失去个人感知。
但是我想,只要还有不安心囿于原地的心,不再盲目囿于原舒适圈而不自知,这就是阅读的初期意义了吧,哪怕只是小小的打开视野,感受到另外一种可能性。至于如何妥帖处理现实中的一地鸡毛和别人精彩世界的灯红酒绿,那当又是另一个话题情境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