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更文800字点赞简友广场
无形的辫子:我读《人间鲁迅》

无形的辫子:我读《人间鲁迅》

作者: 魏治祥 | 来源:发表于2024-09-20 07:44 被阅读0次
图:网络

光头,且光了五年。

光头方便,剃须时顺手剃头,不用理发师,自己就能搞定。这些天有点奇怪,读了林贤治的《人间鲁迅》,剃头时总是忍不住要摸一摸后脑勺,怀疑脑后拖了一条长长的辫子。

一代文豪鲁迅,赴日本留学时,脑后就拖着一条长长的辫子。

留辫子是满族人的习俗。

三百年前清兵入关,华夏民族便统统成了拖着辫子的满族人。前些年清宫戏盛行,看了影视剧你就知道,留辫子得剃掉脑袋周边的头发,就是说留辫子得先剃头。鲁迅小时候听老人说,不肯留辫子是要杀头的。剃头担上的旗竿挂着人头,意思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剃头于汉人而言,是一件极其严重的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们的身体、毛发和皮肤都是父母给的,必须珍惜和保护它们,不敢有任何损伤和毁坏,这是孝道的开始。损伤了,就是不孝。当年曹操领兵打仗,为了得民心,宣布破坏百姓庄稼者,一律斩首示众,结果他的马受了惊,蹿进了麦田。曹操假装自杀,部下百般劝阻,于是割下自己的胡须充当首级。由此可见“发”的重要。可是清兵不管这个,为了政治上的需要,必须剃头留辫子。汉人拼死反抗,没用,砍了无数人头。

奇怪的事发生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都忘记了那段血腥的历史,似乎自古以来国人的脑后就拖着一条长长的辫子,有辫子才是正经人,没有辫子就是异类。在《阿Q正传》中,失去了辫子的假洋鬼子,老妈大闹了十几场,老婆跳了三回井。阿Q认为,他老婆应该跳四回井。

在日本,部分留学生居然把辫子当宝贝一样盘护起来,用制帽盖住,像道士似的梳上一个髻,顶得制帽高高耸起,形同一座富士山。如果完全暴露出来,拖在脑后,被日本人看见了,就会直呼为拖尾巴奴才。鲁迅初到日本,被戏称为“半边和尚”。被人蔑视且不说,每当脱帽,体操,穿起白衣服练习日本传统的柔道,都会感到极其不便。有时候,目睹辫子平空甩了下来,心里就更憋得厉害。

鲁迅当时也留着辫子,他在自己身上,看到了国民的劣根性。

林贤治先生描述道:

大风潮过后,他对自己过分的沉静突然不满起来。这辫子,为什么别人可以剪掉,自己却偏要留着作为奴隶身份的见证呢?人家革命、割头尚且不怕,还怕一根辫子吗?……除掉它!坚决除掉!

 

剪掉辫子的鲁迅异常兴奋,忽然觉得天高特别高,街道特别宽阔。从理发铺出来,去见先于他剪掉辫子的好友许寿裳,不禁一路小跑。

不久,鲁迅去了仙台,其专业由路矿改为医学。

在医专,他看到了那一段永生难忘的幻灯:

燃烧的战地,城门,马匹,敢死队,纵横的尸体,一一从暗中摇过去。接着是这样一个镜头:一个中国人面对上着刺刀的枪口,据说他做了俄国的侦探,结果被日本军队捕获,要枪毙了。站在周围观赏的是一大群中国同胞,没有愤怒,也没有哀伤,一个个木然无所表示。

 

读到这里,对前些年一再上演的清宫戏无比厌恶。那一排排高高翘起的屁股,那令人肉麻的“皇上吉祥”,那一张张谄媚的奴才相,那一个个被反复歌颂的英明帝王,人们为什么会“喜闻乐见”?除了帝王将相,便是后宫内斗,尔虞我诈,你死我活,机关算尽,当代人看得津津有味。穿越,重生,回到某朝当王爷,作威作福,偎红倚翠......乃网络文学描写得最多的幸福场景。

倘若鲁迅活着,一定会发现一条又一条若隐若现的辫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形的辫子:我读《人间鲁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dhel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