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三上初中、高中的时候,书本上没有《离骚》。只闻其名,见不到里边文字。名头的吸引,埋下了种子,所以现在学习了一遍。
总算学完了,学的比较费劲。
因为文章离我们越远,语言变化越大,意思也会有变迁;所以我等后人,理解起来就越费劲。
好在中间还有不少人的注解和注释,东汉文学大家王逸的注解《楚辞章句》,对理解《离骚》提供了很大的参考。往后,还有南宋朱熹的《楚辞集注》、清代戴震的《屈原赋注》等。
算起来,屈原处于战国时期,到东汉之前,隔着秦朝、西汉两个朝代,既然到东汉时,楚辞已经需要注解了,说明那个时候就已经不容易理解了。可见变化之大。
为什么会这样呢?也没多少年啊!莫非是大秦的统一文字和“焚书坑儒”所致?咱也不敢瞎说。大秦把大楚统一了,“你们的文字也用我大秦的!自己的别用了!!!”,这是我脑补的。看来“书同文,车同轨”,包括“秦国的普通话”,和世界上的任何事情一样,都有两面性。屈原的《楚辞》最终能保留下,某些方面来讲,也算是比较倔强了。
兜兜转转,到我们当代,当然字词的意思变迁得就更大了。再加上竹简、木简、纸张等会腐朽,字迹也会脱落等等。真真是文化传承不易啊!
话说回来,学到的知识还是多多的。
有楚国的历史、屈原的心路历程;上古帝王如:夏启、夏康、后羿、寒浞、寒浇、夏桀、后辛、成汤等等。
还有名臣及典故:挚、咎繇能调、傅说操筑、吕望鼓刀、宁戚讴歌等等。
神话人物:羲和、望舒、飞廉、雷师;神鸟:鸾皇、凤鸟等等。
当然还有所求之美女:宓妃、有娀之佚女、有虞之二姚。
等等等等。

2022-08-17 泉城居士白头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