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中,有许多的成语。每一个都如一枚明玉,背后的故事中,闪烁着人性的光芒。“楚庄绝缨”就是其中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楚国,是先秦时期的大国,楚庄就是楚国的君主楚庄王。他幼年继位,韬光养晦,“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他是一位明君,自然朝堂上的贤臣良多。所以,他才能饮马黄河,问鼎中原,也让自己成为春秋霸主之一。
古时候,生产力低下,人们只好一日吃两顿饭。上午的一顿叫“大食”下午一顿叫“小食”。当然,如果有条件,能喝一顿大美酒更是人们梦迷以求的事情。
话说有一次,也许是祭奠节日,也许是打了胜仗,楚庄王大摆筵席,请属下喝酒。楚王宽松部下,不知不觉,天黑了,将帅们还在大喝大喝。尤其是楚庄王还让他的许姬和麦姬下来给将士敬酒助兴,这样,有些人不免喝多了。
酒助兴,美人助兴,历史上有些事似乎也在成全这位一代明君。一阵风袭来,蜡烛灭了,大厅上顿时漆黑一片,黑暗带来一些不和谐的行为,有人开始浑水摸鱼。这时候,许姬还在将士们中间穿行,有人犯了大不韪,胆大包天地摸了一把许姬。
楚王的女人就是不简单,许美人并没有当场声张,悄悄回到楚王的身边,耳语了这事,最后又说她揪下了这人的缨饰,此时就在手里。只要点起灯,那人马上原形毕露。
“今者烛灭,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缨持之,趣火来上,视绝缨者。”
明君就是明君,楚王却说:“是我让部下喝酒的,酒后失礼,乃人之常情,怎么能让臣子受辱呢?”马上命令臣子们:
“今日与寡人饮,不绝冠缨者不懽。”
众臣子一听王说出这话,马上都把自己的缨饰扯掉,点起灯来,继续喝酒,直到尽兴而归。
三年以后,晋和楚交战,众将士中有一个人特别勇猛,每次都是冲锋在前。楚王奇怪,问他:”我的德行浅薄,从来没有对你特殊优待,你为什么如此不顾生死,为我拼命?”此人羞愧地回答:
“臣当死,往者醉失礼,王隐忍不加诛也;臣终不敢以荫蔽之德而不显报王也,常愿肝脑涂地,用颈血湔敌久矣,臣乃夜绝缨者。”
战争的结果自然明了,有这样的勇士,楚国当然是胜利者。
这就是成语“楚庄绝缨”的来历。它就是来自《说苑》里的《楚庄王绝缨》,是历史上的一篇有意思的遗闻轶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