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宝玉分享会日更写作打卡
张良与刘基:前子房,后子房,思虑周详

张良与刘基:前子房,后子房,思虑周详

作者: 钱多多在简书 | 来源:发表于2019-08-04 21:14 被阅读4次

    张良出山:运筹帷幄,决战千里

    公元前218年,古博浪沙山顶,草丛里埋伏着两个青年。

    这两个青年从外表看来,一个面白,一个脸黑,一个瘦弱,一个高壮。

    只见那黑壮青年冲白面青年问:“公子,咱们当真要丢这个大铁锺?这山下来的是什么人?这一锺下去,怕不是要粉身碎骨?”

    那白面青年笑道:“阿关,你怕了?这要砸的可是始皇帝,哼哼,他灭了我们韩国,我们相国府也没了……”

    眼见得山下车队来了,两个人止住了话头。

    渐渐地,队伍里最大的那辆马车进入了视线,白面青年手一挥。阿关立起身,提起大铁锺就朝马车砸去。眼见得山下车马倒地,护卫们乱作一团。两青年迅速没入草丛中逸走……

    这一出“博浪刺秦”,导演者正是前韩国宰相张平之子张良,字子房,时年32岁,此刻他散尽家财,觅得力大无穷的阿关来刺杀秦始皇。眼见家国大仇得报,张良心中十分畅快。

    不料第二日张良听得街面上人声鼎沸,人人都在讨论始皇遇刺之事,张良心下松快,拉住一个行人佯作打听:“始皇帝陛下如何了?我听这街上人都在传。”

    行人略带几分兴奋:“这事都传遍了,我一个表兄这次跟皇帝出巡,昨日归家还说好险,那大锺子打中了皇帝前面的车子,皇帝大怒,命立刻全天下搜捕凶手呢……”

    张良一怔,见着那人还要唠叨个不休,不由勉强一揖:“别过兄台。”

    返回住处,张良闷闷不乐:此次毕全副身家于一役,事不成反而招祸,孟浪孟浪。

    夜里,张良独行桥头,长吁短叹。那边厢行来一白须长者,朝着张良上下一打眼:“老朽瞧这位公子面有忧色,似有不豫?”

    张良朝老者一长揖:“劳尊者担忧,小子目下确有烦忧,不知尊者有何见教?”

    老者拈须一笑:“且扶老朽坐上一坐。”

    张良忙扶老者坐上桥头石墩。老者安然坐下,盯着张良看了半晌:“观公子气度不凡,眉间却显忧愤之色,莫非与坊间所传之刺秦事有关?”

    张良心中讶然,面上不露:“小子正是听说了此事,忧心陛下安危。”

    老者但笑不语,放下手杖,脱掉鞋子。

    张良见老者举止荒诞,也不言语。只见得老者把鞋子丢到桥下,却抬起手杖指着张良道:“小子,去把鞋子给我捡起来。”

    张良欲待不去,眼见得老者须发皆白,不忍弃之,立起身下到桥边。

    老者穿上鞋子,对张良道:“明天早上你来,老朽有事相求。”

    张良闲着无事,一连两个早上都去桥边候着,但每次被老者骂太晚,张良莫名受责,本不欲再去,又担心老者真有什么难事,忖道不如再去一次。

    这一次,张良半夜就到了桥边。候了两个时辰,方见那白须老者姗姗而来。这次,老者颇为满意,递给他一捆竹简:“我观公子行事,前多孟浪,特行荒诞以警,此书乃老夫毕生心血,公子读此可为帝王之师,十年后天下当大乱,公子自可再行复国兴邦之事。。”

    言罢老者飘然而去。

    张良来不及向老者道谢,自回家苦读不提。

    公元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

    张良扯出反秦大旗,聚集一百来人,欲投楚假王景驹。途经留县。正遇见斩白蛇起事的刘邦。

    张良桥头老者所授之学与刘邦倾谈,甚为投契。

    回到住地,张良吩咐小厮张四:“不必收拾东西了,我就在这里投刘邦军。”

    张四不由多嘴:“小的听说这刘邦是个游侠儿,不务正业,公子跟着他有甚前途?”

    张良微笑:“刘邦此人,有失端方。但其心志颇坚,善于用人,异日成大事者必此人。”

    刘邦得张良之助,仅一年即进入关中迫秦皇子婴投降,抢先项羽一步。

    入关中后,张良劝刘邦与父老“约法三章”以定民心;

    精准分析项羽个性,与樊哙一起护刘邦赴鸿门宴,得脱虎口;

    劝刘邦隐忍,明受汉王,暗度陈仓;

    下邑奇谋,张良助刘邦形成内外联合共击项羽的军事联盟;

    摆竹筷,张良谏阻刘邦分封六国……

    六年间,张良随刘邦出奇谋,立汉朝。刘邦赞曰: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张良出世:家国已复,飘然隐退

    刘邦天下已定,遍封群臣,萧何功大,食邑最多。韩信功高,已封楚王。张良谋高,可自择齐地肥沃之地。

    张良欠身:”皇上,臣但求当年与您相遇之地。“

    刘邦诧道:”留县狭小贫穷,君何取此地?“

    张良:”臣之故国韩,已受庇于陛下,臣已无憾,臣于爵位官职,并无留恋,思及当年与陛下相遇留县,能助陛下得成功业,臣心已足,得一留县足以活子孙,望陛下恩准。“

    刘邦:”朕得天下,正好与诸位共之,君何出此言。“

    张良:”臣入世以来,躬逢盛事,此一趟历练已足,臣此后,当出世云游也。“

    刘邦无法,只好应其奏,册其为留侯,准其不必日日上朝,若有事,顾问之也。

    张良深知功高震主,此后朝政之事多不参与。为日后计,应吕后之求,请”商山四皓“出山,助其子刘盈坐稳太子位后,飘然出世修道去也。

    而与之并称”汉初三杰“的萧何,尽管谦虚谨慎,终不免见疑,不得不自污以保,韩信,更是人头落地,只张良,论功时退让,立嗣时果断出手,保住了身前名,身后安。

    张良是汉初奇才,若干年后,明朝又出了一位奇才刘基,也被其君主朱元璋称之为”吾之子房“。

    刘基:少年英才,助明开国

    1327年,青田县武阳村,刘家门前围了许多人,刘老爷子在大门口招呼诸位乡亲:”大家都去屋里坐,待会儿小儿与其恩师一起过来,恐车马难过。“

    众人七嘴八舌道:”令郎这又拜了名士大家郑复初为师,今日我们倒叨扰一番,看看名士风采。“

    更有那老者道:”伯温这孩子,12岁就中了秀才,如今又有理学名师指点,将来成就不可限量。“

    刘老爷子心下颇为自得:伯温这孩子确实不赖,自己给他启蒙时,都不用多加费心,识得字后更是一目十行,聪颖异常 ……嘴上自是谦虚:”哪里,众高邻谬赞了,犬子不过识得几个字耳。“

    说话间,马车已到。刘基扶老师下得车来。

    郑师与刘老爷子厮见。众人终于见得”名士“风范,见不过一个寻常老儿,难掩失望,倒是几年不见刘伯温,都热情寒喧几句,见主人家有事要谈,都渐渐散去了。

    郑师见四下无人,特对刘老爷子道:”刘翁生得好儿子,此子必将光大刘门。我看伯温不日即可秋闱,而后春闱。十年内必中进士。“

    郑师一番话果然应验,1333年,刘基赴大都会试,一举得中,只不过正逢战乱,暂未授官。闲居家中三年。

    这日,朝廷下旨,着刘基为江西高安县丞。刘家喜出望外,收拾行装送其出仕。

    年轻的县丞一心为民,查奸举恶,孰料遭士绅陷害,无奈辞官。此后 ,刘基多次起复,又多次辞官。对元朝的官场与社会,刘基不再抱希望。

    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刘基在乱世中得遇明主。

    1360年,朱元璋将刘基召至南京。蜇居多年,一直没有放弃观天下的刘基,向朱元璋提出各个击破战略,灭陈友谅、张世诚,又建议朱元璋脱离”小明王“,自以”大明“以号天下。

    八年间,刘基跟在朱元璋身边出谋划策,助其统一起义各部,制定灭元方略。直至大明开国。

    刘基告老:官场险恶,不可久留

    大明建国伊始,刘基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太祖巡幸汴梁,刘基与李善长留守京城。

    刘基鉴宋、元以宽失天下,因主张加强检举弹劾。此举多引众怒。又因其为太史令,便在祈雨时杀掉了李善长的宠臣李彬。这让他与以李善长为首的宫员集团产生了剧烈矛盾。又因逢天旱祈雨不利惹得皇帝不乐。

    此时的刘伯温,已经感到山雨欲来。恰此时家乡妻子病故。刘基趁机上奏请辞。

    朱元璋定西之役失败后,忆起刘基临走时的忠告,特下诏称其之功,赏赐其父其祖之爵。又要要刘基担任丞相一职,刘基只上表感谢皇帝赏父祖之爵,对于担任丞相的提议,坚辞不受。

    刘基的远见卓识,果不下如前之子房也,后,明丞相杨宪、汪广洋、胡惟庸都因事获罪,丞相一职也被废除。

    而刘基之功,直福泽其九世孙,1531年,刘基的九世孙处州卫指挥使刘瑜袭封为伯爵。

    张良之明,汉高祖赞为决胜千里,刘基之聪,明太祖也誉为”吾之子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张良与刘基:前子房,后子房,思虑周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dqu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