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是否不能太“功利”?凡事只用经济学的利弊权衡,而忽视了其他维度的考量,是不是反而难以达到目的?
所谓“功利”:做这件事不是为了享受做这件事本身,而是把它当做一个手段,最终目的是别的事,比如说工作是为了赚钱,学习是为了考试,买房是为了投资。
如果现在局面很明确,那功利性就是达到目的最有效的方法。比如高考就是非常明确的局面,为了分数而努力学习就是理所应当的。如果一个高三学生说我对物理学感兴趣但是我对物理高考题目没兴趣,所以我多看些科普书,我没时间做题,那就太荒唐了。得分数不错,学有余力,再搞别的。
但伟大成就往往不是明确局面里产生的。梵高活着的时候一幅画都没卖出去,当时“印象派”根本就不是一个被市场承认的门派。伟大成就往往需要多年的努力,可是谁也不知道多年以后什么东西值钱。
在这种情况下,最终坚持下来的,往往都是本来就喜欢做这件事的人。但是请注意,如果据此说“兴趣”比“功利”更有效,你就陷入了幸存者偏误!因为功利者不会在不明确的方向上持续投入,所以最后你看到取得伟大成就的都是从兴趣出发的人 —— 但是别忘了,绝大多数一辈子只凭兴趣做事的人,最终并没有取得伟大成就。反倒是从功利出发的人,混得总不会太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