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春娜
今天看了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六个视频,我有很多收获,心理健康课的重要性以及心理健康活动课程的设计流程和活动形式有了清晰的了解,总之,受益匪浅。
近几年,把全民的心理健康提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这是国家发展的必经阶段,过去生活水平较落后,吃饱穿暖是大众的追求,当这种生理需求满足的时候,人们很自然的向上追求心理的富足,这是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2016年,习主席在卫健委大会上再次强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那今天为什么需要心理健康呢?除了人的自然需求,也有社会变迁下,人们价值观的变化,观念的冲突,带来的生命意义感的缺失。
就拿我观察和了解到的来说,观念上之下的教养方式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首先是家庭的教育观念。
“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这是老一辈所奉行的养育观念。
在过去那个时代,没有人去质疑它的对错,因为整个社会都是这样的教育,所以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这是那个时候的制度所决定的,就是男尊女卑,就是权力至上,晚辈必须听前辈的,下级必须听上级的,这种级别特别的明显。所以,父母辈眼里,孩子就是听话的,不听话就要挨打,这也是理所当然的。可是,时代的年轮一直在往前,从闭关锁国到改革开放,我们不仅走出了国门,我们的精神也得到了解放,女人也可以当官,女人也可以从政,女人也可以经商当老板,社会上越来越多的民主和平等。现在的孩子一出生,看到的很多是妈妈反抗爸爸的声音,爸爸在打电话时质疑领到的安排,学校里师生的平等,大街小巷上贴的标语“民主、平等、尊重”,电视上,新闻中演的是放飞自由,互相尊重,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他们无师自通,他们只是在跟着身边的环境学习,跟着成人学习。
时代变了,孩子变了,可是很多成人还在老观念里。
孩子发表自己不同声音的时候,被骂;孩子只是在表达自己的需求的时候,被打;为了让学生学习,不让孩子做任何家务和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包办代替剥夺孩子体验价值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不愿做家务,又被骂懒惰;为了让孩子学习,买高档玩具,买手机,买各种礼物去诱惑,孩子为了得到礼物去学习,剥夺了学习知识的快乐,逐渐厌学,在有些成人不当的教养下,现在一些孩子缺乏内驱力,没有目标感,自卑,胆小,焦虑,厌学,在寻求安全感中小心翼翼的探索,在封闭,在保护着自己,而不是在发展自己,这就身心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在学校里,我有观察到一些厌学的学生,学习知识其实是人的本能,为什么有些学生会讨厌学习呢?其中的原因是这些学生没有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他们或许是缺乏方法,也有习惯养成的问题,没有恒心毅力等等多方面的问题,但归根结底是在这些孩子最初接触学习的时候,有外在的破坏,根本的原因在家庭,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养育方式对孩子带来最大的影响,过多的不当的干预(惩罚和奖励)都会破坏孩子的发展,其次是学校,学校是孩子成长的第二站,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唯有成人的不断学习,才能给现在的孩子恰当的教育。
另外,孩子本身的力量也不可小觑,孩子在上学期间要多看书,交益友,因为生活也是一位无声的老师,孩子本身也可以去发展自己。
由于自己比较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会在我的语文课上,上一些心理家健康活动,有时候可能不是完整的一节,有时候也许就是一个小心理游戏,原来在上心理健康课的时候,比较重视活动,在听完课之后,我认识到了活动设计的目的以及探究的重要性,在活动中启发学生思考,去探究,引起学生的自我觉察,实现内心的成长,所以一节心理健康课,不是光讲究热闹就行了,更应该重视活动背后的目的和意义。
所有的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为目标服务的,形式应该适应学生年龄的特点,符合其发展的阶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