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氏兄弟邓移虎与邓伟好搭档,放弃原有工作,专心研究水产养殖,带动百姓脱贫致富,邓氏兄弟艰苦创业、敢于创业的事迹引起了社会的关注。邓移虎邓伟邓氏兄弟是湖南永州人,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小山村里。邓移虎大学毕业后在一家知名的电脑IT公司的工作,期间由于努力钻研技术、勤奋努力和良好的服务态度,到2009年成了核心高管,年薪20万元。邓伟在广东珠海大型养殖场工作6年,从养殖工人到生产主管,年薪达10万多元。他们在看到家乡经济发展的落后,大多数人还是以种田、做小工为生,没有一个能真正发展致富的产业,便萌发了回乡自主创业的念头,以自己为带头人,带动大家共同致富。
大学生邓移虎,放弃IT高管,返乡做农民
2010年春节,IT公司高管的邓移虎突然做出了一个让人惊诧的决定,就因为这个决定,除夕之夜一家人吵得不可开交,还惊动了所有亲戚。原来,邓移虎跟父母亲说,他决定辞职不干了,要回家农业创业。放着20万元年薪的工作不干,邓移虎到底看上什么了呢?
邓移虎正在检查泥鳅育苗情况在2009年,邓移虎在请客户吃饭,客人送他一箱黑老虎这种特种水果。并说到大量韩国客户涌入中国内地抢购黑老虎水果,中国的黑老虎水果有一半被韩国客户高价购走,导致国内的黑老虎价格也直线上升,这箱黑老虎水果还是客户有关系才买到。黑老虎(布福娜)果肉象葡萄,浆多味甜,果色如荔枝,乳白细腻,浓甜芳香;果香如苹果,馥郁可人。它是色、香、味俱佳的果品,观之,使人赏心悦目;闻之,让人垂涎欲滴。随着人们对水果档次要求的越来越高,黑老虎的发展前景将会越来越好。邓移虎说:“我当时预计黑老虎将会成为最畅销的水果,也是最有种植前景水果之一。”
邓移虎自幼生活在农村,他深知养育自己的这片热土,源源不断地提供着机会与财富。邓移虎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毅然放弃了电脑IT高管的工作,邓移虎回亿当时对家人说过的一句话:“我宁愿用古代一个壮士的做法就是断指为证,我要坚持。“ 就这样邓移虎开始了他的艰苦农业创业之路。邓移虎从选地址,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到新建育苗大棚和开荒种植,期间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2010年,邓移虎先后以土地流转的方式,从农民手中承包了200多亩土地,几经筹划,一个繁育稀有水果苗木新品种、种植销售稀有水果的种植基地终于建设成功。
干劲十足的邓移虎的在他种植基地搞稀有种植,种植黑老虎、八月瓜、九月黄等,并将积蓄和心思都投入到种植行业上。2010年黑老虎(布福娜)种植行业也是刚刚起步,其技术也正处于探索和研究当中,由于邓移虎的是新进入种植业,对黑老虎专业知识有限,技术的欠缺和土质影响,种植收获并不理想,使得村里打算合作的村民望而却步。从2010年的春节到2012年,差不多两年时间里,把以前所有的积蓄都花得差不多了。又是在春节,邓移虎回想起2010年春节面对家人“断指为证“的坚持,到2012年的企业生死存亡,已经到了破产的边缘,在喜庆的传统春节里,他却在苦思怎么让企业起死回生。
但一份正确的伟大的事业、一个大胆地去干事业的人总会引起同类优秀人才的共鸣,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在2012年春节,邓移虎在广东养殖场打工6年的堂弟邓伟,在得知邓移虎现况后,主动找到了邓移虎。邓伟在广东珠海大型养殖场工作6年,从养殖工人到生产主管,做过搬运工,原料处理工、养殖管理员、水产医生,生产主管等工种,工作期间不断提升自己,努力学习水产养殖学,生物饵料培养学,水产动物疾病学,经常去全国各地学习养殖技术、积极吸取别人的优点,年薪达10万多元。和邓移虎一样回乡创业的念头,已在心里盘算多年,兄弟俩在家里一起谈了三天,两人一拍即合。
为了摆脱困境,2012年,邓移虎结合当地实际与有多年水产养殖经历的堂弟邓伟,开始了特种水产养殖的新路子----养殖泥鳅。泥鳅被誉为“水中人参”,民间有“天上斑鸠,地下泥鳅”之美谚,餐厅的特色菜泥鳅卖的不错,泥鳅价格也很高。据市场调查显示,从2008年至今,泥鳅连续10多年走俏市场,国际市场对我国泥鳅的需求量也逐年攀升。
永州亿和特种水产养殖合作社泥鳅养殖基地专心研究水产养殖,台湾泥鳅养殖及育苗成功,喜获丰收
发展泥鳅养殖离不开田地,邓移虎邓伟改造了以前的种植基地,开挖了100亩泥鳅养殖专用池塘,又通过流转村里的120亩水田,开始了泥鳅的特种养殖之路。邓移虎回忆说:“我们养殖分几大块,有鱼苗的,有育苗的还有养商品鱼的,反正这三四块我们的投入当时到了60万余元。”
邓氏兄弟的二百多亩泥鳅育苗基地位于永州市冷水滩区马坪农业开发区,地理位置极佳。这里民风淳朴,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并且水质良好,他们开始了养殖泥鳅的再创业之路。
特种水产品的养殖,不仅丰富了菜蓝子,也使很多养殖者靠它摆脱了贫困,走上致富道路。但是,也有部分养殖者因种种原因惨遭失败,从而挫伤了养殖积极性。
为了使特种水产品泥鳅养殖能够健康发展,他们凭着顽强的钻研精神,结合邓伟在广东大型养殖的多年养殖经验,不断查阅资料和实验,在湖南农业大学导师的帮助下,创新了养殖“特殊”泥鳅—台湾泥鳅的技术。据亿和泥鳅繁养合作社技术总监邓伟介绍,台湾泥鳅有着不钻泥,抗病性更强,生长速度更快等的优点,台湾泥鳅养殖优势明显,亩单产量高。养泥鳅投资少、周期短、回报高,养殖台湾泥鳅一年可以养殖两批,一批鱼苗一亩田地产量可达3000斤左右,除去成本一年可以创造5万元左右的纯收入。
永州亿和特种水产养殖合作社2013年泥鳅喜获丰收“泥鳅被誉为“水中人参”,但大多数人只知道泥鳅的食用、药用价值高,却很少有人知道它的体表粘液还可以做化妆品。养泥鳅的前景十分广阔,利润差不多是养鱼的三四倍,收益相当可观。” 邓移虎充满信心地告诉记者。邓氏兄弟邓移虎与邓伟养殖的第一批泥鳅成活率达到95%以上,产量达到3000多斤/亩,当年获利200余万元。
永州亿和特种水产养殖合作社泥鳅大棚水泥孵化育苗池台湾泥鳅的人工养殖喜获丰收,池塘养殖获得成功后,邓氏兄弟挑选部分成鱼培育成“亲鱼”,在2015年进行人工繁育苗种也获得成功。邓氏兄弟邓移虎与邓伟在养殖场建设之初就建设了温室大棚、水泥孵化池、泥鳅苗种培育20个池,分别用不同的方法研究泥鳅育苗技术。亿和泥鳅繁养合作社技术总监邓伟说:“特种水产品养殖一般苗种成本较高,因此要尽可能自繁自育的养殖品种。如果过分依赖外埠种苗供应,一旦遇到自然灾害,种苗价格昂贵,养殖生产就会陷入被动,甚至失败,就拿这个泥鳅来说的话,它技术含量最大的就是育苗,以前就是很多人不相信泥鳅的人工鱼苗能够成功,因为育出来的苗存活率不高。”亿和泥鳅繁养合作社发明了一种方法合理简单、操作性强的泥鳅工厂化人工繁殖提高成活率的育苗方法。该方法受精时可采用自然交配法、挤精法,还可以是剖腹取精囊法,可大大降低繁殖亲鱼的死亡率,提高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
不忘初心,以自己为带头人,带动大家共同致富。
特种泥鳅养殖及育苗的规模化成功,吸引了许多当地和周边县区养殖户的关注,不少村民将自家荒废的田地改造成池塘,决定跟着邓移虎和邓伟养殖特种泥鳅。东安县端桥铺村叶荣清回想说:“当时我屋里也是养这个鱼的,但是养鱼总是养不出他这个水平,他还是养得好些,他这个养的泥鳅又大条。那时我天天走这边过,我看他这边养的泥鳅格外特殊些。” 邵阳县五峰铺六甲村养殖户李雪蓉回想说:“作为我来讲,当时我是一个养殖户新手,我也需要看到有一个大一点的基地在这里,我能看得到东西,就是说这些鱼啊什么的,能看得到实实在在的,比较放心一点。”
邓氏兄弟邓移虎与邓伟现扬指导养殖户邓氏兄弟邓移虎与邓伟,不忘返乡创业的初衷“以自己为带头人,带动大家共同致富”,亲自上门挨家挨户去养殖户的养殖场讲解泥鳅养殖技术。邓伟回想说:“大多数养殖户没经验也没有多少文化,我们通过长时间的教导及技术指导,提高了养殖户的思想认识,每次到养殖户的养殖场我们都严格要求养殖户管理要精心,操作要细心。从清淤、清塘到养殖中的底质改良;从肥水到调节水质,平衡藻相;从放养模式和放养密度的确定到养殖过程投饵,疾病防治,每一个环节都要求他们做到精细。就这样泥鳅养殖技术被众多养殖户所掌握,周边的养殖户都闻风来学习泥鳅养殖技术、买鳅苗,起到了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为了解决养殖户的销路问题,邓氏兄弟邓移虎与邓伟于2013年3月6号成立了永州亿和泥鳅养殖合作社(后改名为永州亿和特种水产养殖合作社)
发展青蛙规模化养殖及育苗
泥鳅养殖合作社的成立,压在邓氏兄弟邓移虎和邓伟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因为他们知道,单一养殖产品比较容易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为了让合作社的养殖户更好的致富,2015年邓氏兄弟发展了青蛙规模化养殖。
永州亿和特种水产养殖合作社青蛙规模化养殖“呱、呱、呱……”刚一下车在青蛙养殖场,记者就听到蛙声一片,放眼望去,面前的100多亩地,全被网罩隔成一个个小方块,走近一瞧,青蛙池地面上全是青蛙。
“养蛙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养殖初期我们遇到了重重困难,曾经也想过放弃。”谈起青蛙养殖,邓伟显得格外兴奋。他一边带笔者进场参观,一边谈起他的养蛙历程。2013年,邓伟发现青蛙已成为人们餐桌上稀缺的美食,便瞄准商机,从浙江引进蛙种,开始青蛙养殖试验。邓伟接着说:“野生青蛙靠捕食移动昆虫而生存,不会吃静物,人工养殖青蛙喂养的是静止的饲料,难点在于对野生青蛙进行驯化和饲养技术上的改进。”为此,他结合自己近10年的养殖技术,潜心学习和研究,经过2年小规模的实践,不断探索,他终于攻克了技术难题,通过不断的人工驯化让种蛙学会了吃静食,种蛙也将这个功能传递给了后代。同时,由于青蛙的视力不是特别好,存在盲区,邓伟针对性地设计了弹性喂食台,只要青蛙跳上台,饲料就会弹起来成为运动食物,很容易就被青蛙发现、捕食。邓伟所创新的青蛙饲养方法成效显现,养殖成本低,每斤青蛙只需耗料1.1斤左右,邓伟算了一笔账,亩利润约6万元。
青蛙与泥鳅套养,养殖成功
2015年底,在公司年会上永州亿和特种水产养殖合作社技术总监邓伟突然提了么一个问题“青蛙可以和泥鳅一块养吗?”会场鸦雀无声。
邓伟接着说:“养殖场采取蛙+鳅套养模式,探索蛙+鳅+蔬菜立体养殖模式,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和调节种养结构。”
永州亿和特种水产养殖合作社青蛙与泥鳅套养就从邓伟这个提问开始,2016的春节,亿和泥鳅繁养合作基地机器声轰隆,正在把以前100多亩种植土地开发成青蛙与泥鳅套养基地。
永州亿和特种水产养殖合作社青蛙与泥鳅套养基地永州亿和特种水产养殖合作社技术总监邓伟告诉记者:“青蛙是在水面生活的,泥鳅是在水底生活的,青蛙除非是为了躲避天敌才会去水底,而且青蛙也不会捉泥鳅吃,青蛙与泥鳅成鱼套养,是通过育苗池把泥鳅苗和蝌斗养大一些,再放在一起养,这样很好的节约用地而且还好管理,还能达到多样化生态养殖的目标。”
亿和合作社,经过实践青蛙与泥鳅套养,一亩青蛙池同样面积,在不影响青蛙养殖中一亩投入3万泥鳅苗,养殖三个月就可以上市,一亩除青蛙收入泥鳅能增收600斤,利润可达到万元左右!这个还是纯利润,养殖青蛙过程中,因投喂青蛙饲料有小部份饲料青蛙没有及时或投得太多,没有吃完的,可以用来喂养泥鳅。
湖南永州亿和特种水产养殖合作社开发的最新蛙鳅一体套养养殖有以下优势:
1、有效解决传统养蛙池一年只养1季青蛙(青蛙周期3月至8月中旬)8月过后蛙池空闲,待商品青蛙8月份收成后可投放一批泥鳅苗,12月可收商品鳅。
2、传统单一蛙池食台上剩余饲料隔夜打了露水后必须收回,不然会发霉,青蛙吃后会导致肠炎。蛙鳅套养泥鳅,可清理回型水沟食台剩余和散落的饲料,节约饲养成本,减少了人工清洗食台工序。
3、传统蛙池回型水沟,路梗都太浅,存水面积过少,受夏季高温天气影响,水质破坏水中微生物及藻类,从而影响蝌蚪青蛙生长。
2016年亿和新型蛙鳅套养模式试养一年,当年为他们公司增创纯利润280万元,永州亿和特种水产养殖合作邓伟告诉记者:”套养模式在未来养殖过程中将会逐步取代传统的养殖模式,蛙鳅,鳅稻,蛙稻多种类套养模式将是末来市场发展主流趋势。“
带动百姓脱贫致富,实现共同致富
永州亿和特种养殖合作社,经五年发展,已经建有“永州市冷水滩马坪基地”,“邵阳县塘渡口基地”,“永州市江永基地”3个基地,养殖面积已达720亩,期中泥鳅600亩,青蛙120亩, 并培育永州各县区,广西,贵州,江西专业特种养殖户120多户,发展养殖户青蛙泥鳅养殖面积已达2000余亩。
如今,邓移虎和邓伟的特种养殖合作社成了当地的香饽饽,通过产、供、销模式,不仅为养殖户提供鱼苗、饲料、养殖技术指导,还通过稳定的销售渠道,回购养殖户的成品鱼,让养殖户们尝到了甜头,同时联合了多家专业合作社,一起做大做强特种养殖产业。
泥鳅青蛙卖火了,来参观学习的人也多了起来。永州市冷水滩区马坪农业开发区工作人员介绍:“为了增加农民收入,马坪农业开发区鼓励搞特色养殖、种植、加工等多种经营,为农民增收多开辟路子。邓氏兄弟的成功在全市及周边省市都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邓氏兄弟带动乡亲们从事泥鳅青蛙等特种养殖,已形成了养殖产业,实现了共同致富。“
永州电视台前来采访永州亿和特种养殖合作社广开销路,出口港澳市场,年销售额突破二千万元,各大媒体报道
2016年年底,永州亿和特种水产养殖合作社,已经与全国主要城市的水产批发商均有业务来往,已具有稳定的销售渠道,永州亿和特种水产养殖合作社年销售额突破二千万元,泥鳅青蛙等特种水产远销港澳等国际市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永州电视台前来采访“80后创业致富能手,让广大泥鳅青硅养殖户一次成功!!!!”,对“邓氏兄弟好搭档,放弃原有工作,专心研究水产养殖,带动百姓脱贫致富”的故事进行报道,永州日报,三农致富经,光明文化,永州农业网等媒体纷纷转载。
继往开来,特种养殖新品种
今年,永州亿和特种养殖合作社准确把握住市场“脉搏”,特种养殖又增加了“黄沙古鱼"、“银鳕鱼”、“鲈鱼”、“鸭嘴鱼“、“桂鱼“等商品鱼新品种,并为养殖户提供新品种鱼苗,提供技术服务。未来,我们相信亿和特种水产养殖合作社通过他们的专业技术和稳定的销售渠道,能带领更多的养殖户做大做强特种养殖产业,会带领更多的养殖户走向致富之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