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农村四十年(二)

农村四十年(二)

作者: 十年磨一剑_bcad | 来源:发表于2020-08-16 16:58 被阅读0次

小时候的生产队时光

记得小时候,生产队很大,很壮阔。虽然没有院墙,但前后有好几排房,前面是做什么的我已经忘了,后面我记得是牲口大院,有很多牲口,驴骡马都有,有大也有小,有高也有矮的,有老的也有幼的,我们都喜欢在那里玩,逮马尾巴上的毛捉树上的知了,偷吃料豆子等等。

村的最前面是晒场,到了麦收时节,麦秸垛像小山似的,很多大人在那里劳动,有摊麦子的,有赶牲口的,有踩麦秸垛的,还有炸油条的,那个香啊,很远都闻得见,我甚至现在都认为那是最好吃食物。不过,我们小孩子口水在长,他们也不会施舍我们的。谁家干活了才能分一点,那天恰好我家没有干活,我当然无缘吃上啊!

炎热的三伏天到了,社员们大搞高温基肥,那个大粪坑又大又深,足有两三亩,周围还砌着砖。男女老少一起干,一辆辆架子车挨着一辆架子车向里面倒草,倒土,然后再泼上水,很壮观。

有人说那时候吃不饱,确实那时候粮食很少,每天几乎都吃红薯,红薯汤,红薯茶离开了红薯不能活,

那时候,想吃个好面馍都是奢侈,那一次村子里一家办喜事,看着那一筐筐的花卷子,我眼馋了很长一段时间。

什么时候能吃上好面馍么?说实话,那时候我根本没有见过家里成袋子的小麦面,见到最多的是院子里有红薯窖里大量的红薯。

每年麦子也不少种,可那时候社员们的劳动积极性太差,给公家干的,能躲就躲,躲不了了就出工不出力,再加上生产队穷,没有钱买化肥,也不打药,产量不高,一亩地仅仅一二百斤。

那时候交的公粮也多,我记得,每次麦罢,满满的六大太平车麦子往乡粮管所去交。之后还要留很多种子粮,最后才能按人口和工分分给每家每户。显然一家分的粮食还不够一月吃的,剩下的只能吃红薯了。偶尔过年时候才能吃上好面馍馍,我们小孩子最盼望着过年了!

过年能吃好的,甚至有时候还有新衣服穿!

相关文章

  • 农村四十年(四)

    我村到平顶山有四五百华里,现在让你步行,恐怕给你二百块钱你也不见得去。 可是在六七十代,我们这里的人到平顶山拉一千...

  • 农村四十年(二)

    小时候的生产队时光 记得小时候,生产队很大,很壮阔。虽然没有院墙,但前后有好几排房,前面是做什么的我已经忘了,后面...

  • 【那些年1】文革之后几十年里,四川的农村有着怎样的变化?

    我叫二娃,出生在文革时期的四川,一个农村家庭。通过我的家乡在文革之后的几十年里的变迁发展,可以看出四川农村的一些变...

  • 阿四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苏北农村,孩子多的人家,懒得给孩子起名字,便会小二、小三……排着叫。 阿四,...

  • 从年假安排看年味浓与淡

    过去,长达三十年光景,均以祖先和长辈为中心,七天年假四天安排在农村,年初一在岳父老家,年初二、三、四、六在梅江老家...

  • 飞去了

    一、年少 二、青春 三、婚姻 四、破茧 青青少年时 八十年代,随着下海潮、淘金热的兴起,广袤的农村,青壮年开始纷纷...

  • 我不接地气了么?

    一晃而过…… 奔四了....... 前二十年在农村、 后二十年在深广务工...... 现生存于小县城,感慨万千……...

  • 【儿童节前思绪】

    一 儿童节日思故乡 一处水土养一方 从小情景记得深 农村一年四季忙 二 远赴异地几十年 故...

  • 建国讲故事51:刘志的二叔

    刘志的二叔是农村的赤脚医生,赤脚医生是农村六七十年代独有的,国家为解决农村缺医少药状况,满足百姓看病需求应运而生的...

  • 农村四十年(一)

    我的家在辽阔的豫东大平原上,那里一马平川,到处是碧绿的庄稼,世世代代生活着我的祖祖辈辈。 我的家乡处于我们的母亲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农村四十年(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dztj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