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几天,一条名为“90后的前半生”的微博上了热搜。有一网友写道:“90后的现状,前半生浪荡不羁,后半生煲汤养生。”评论纷纷回复“扎心了”“说得没错”“我本人就是这样”。
网友@“我叫小赤什么的”:大家都到了喝酒放枸杞,蹦迪带护膝的时代了。
网友@“孙白发”:上次去蹦迪,进门发了一支一次性眼药水,说熬夜对眼睛不好,我预言:养生迪以后肯定是个大潮流。
听起来让人捧腹,但细想起来,曾经被我们认为是“叛逆”一代的90后早已长大成人,最大的90后今年都已经28岁,马上就要步入而立之年了。
而30岁是人生的一个分界岭,在进入30岁之后人的身体机能开始逐步减弱,新陈代谢率开始下降,所以此时要开始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把保养身体提上日程。
02
一、作息规律,不要熬夜
根据亚马逊《2017年中国睡眠地图》发布的结果,超过8成的中国人睡眠时间已经不足8个小时,其中6成受访者表示一周要熬夜6天。
其实,早在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曾经做过统计:38.2%的中国人患有各类失眠障碍,这一数据远超全球27%的水平。时隔五年,显然“熬夜”大军又更加壮大了。
而熬夜的主力军多集中在90后的年轻人中。喜欢熬夜是所有年轻人的通病,即使很多人说熬夜对人体有害,但大家都选择性遗忘,因为在大家看来熬夜最直观的危害就是让人第二天无精打采。其实熬夜的危害要比我们想象的严重得多!
前段时间一名微博作者长期习惯于晚间熬夜,有一天在早上起床时感到后脑像针扎一样痛,送到医院,CT扫描显示她脑内多处出血,脑动脉瘤破裂,医生直接下了病危通知书,好在就医及时,最终挽救回来了。
英国人曾经做过关于睡眠的实验,总共选取4位实验者,让实验者平均每天睡眠4-5个小时。一段时间下来,受实验者的皮肤变得不再有弹性,滋生出皱纹,眼睛也变得暗淡无光,黑眼圈和眼袋变大了许多,前后容貌判若两人,并且实验证明睡眠不足不仅只对容貌会造成影响,对记忆力、免疫力、学习能力、生长发育、寿命等等都有很大影响。
“熬夜”等于是慢性自杀。没有什么事情是必须靠“熬夜”来解决的,把白天的时间充分利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学习效率,让晚上的睡眠时间成为一天的“净土。”
03
二、饮食规律,按时吃饭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人一天的活动都要靠从饮食中所摄取能量来维持。但由于现在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学习任务的加重,很多人选择了压缩吃饭的时间,甚至有的忙起来已经顾不得吃饭了。
有多少人早上为了多睡10分钟而选择不吃早餐;有多少人在中午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选择了边谈工作,边吃午餐,甚至还诞生了“工作午餐”这个专有名词;有多少人在晚上8、9点钟才能吃上晚饭;又有多少人喜欢参加饭局,暴饮暴食,酒到杯干。
要知道,我们的胃是十分敏感的器官。经常性的餐不定时,暴饮暴食,饮酒过量会使我们的胃渐渐产生病变,轻则略感不适,重则危及生命。
贵州一小伙在下楼时,突感胸闷、胃痛、恶心,随后晕倒到楼梯上。当被工友送到医院时,小伙心跳呼吸骤停,瞳孔散大,医生予以紧急心肺复苏,3分钟后才恢复了心跳。
医生诊断说,小伙的突然晕倒,心跳骤停和他的长期生活不规律,饮食不规律有关。幸而送到医院及时,这才捡回一条性命。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胃病在人群中发病率高达80%。中国肠胃病患者有1.2亿,慢性胃炎发病率为30%,其中大部分发病原因都与饮食不规律有关。
有些人按时吃饭,但频繁地参加酒局。有的是工作需要,而有些则是兴趣所在,主动选择参加。
无论是工作需要还是主动参加,请记住,身体是自己的。30岁已经不是放浪不羁,酒到杯干的年龄了,而且很多酒局,其实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重要。你可以试着人为的渐渐减少酒局的次数,很多感觉没有必要的酒局就慢慢不去了。
而酒局减少了之后,你会发现,愿意留在你身边的那些朋友仍然在那里,而不取决于一个月你们喝了几次酒;而那些酒场上的朋友,则慢慢的也淡出你的视线,同时你发现,其实你离开了他们,你的工作生活一点都没有改变。
04
三、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看着大街上随处可见健身房,经常在朋友圈晒健身照的朋友,好似现在已经进入了全民健身的时代。其实这只是一种错觉。
根据卫生部发布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18岁以上居民中有83.8%的人从不参加锻炼,经常锻炼(每周锻炼3次以上,每次至少10分钟)的人仅占11.9%。也就是说我国有8成以上的成年人是极其缺乏锻炼的,而其中青年人正是最缺乏锻炼的群体。
湖南的方先生,前段时间生了一场大病,养病用了4个多月的时间。医生告诉他,主要病因就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缺乏锻炼。方先生说,他大学时还经常打打篮球、乒乓球,可自从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回家就是睡觉,根本没时间锻炼身体,结果身体素质一降再降,直到出现大病。
如方先生这样的人不在少数,尽管意识到自己身体素质下降,但每天都忙于工作,抽不出时间来锻炼。
其实锻炼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需要耗费时间,甚至不需要单独抽出时间去做,它可以融入我们的工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比如在上下班中我们可以用步行代替乘车,如果上下班地点离家较远,可以选择提前下车步行。
生命在于运动,不要用任何借口停止锻炼,你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05
四、释放压力,调节心态
古人云:“三十而立。”三十岁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要立业和成家的年龄了。30岁的人已成为职场的主力军,但30岁,人的思维渐渐形成定式、学习能力开始下降。
面对有限的上升渠道和大批涌入职场如狼似虎的新人,30岁是一个在工作倍感压力的年龄。
再加上30岁大多数人已结婚成家,为人父母,在完成工作的同时,还有家庭需要兼顾。所以30岁往往要面临来自职场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如果这股压力处理不好,没有及时得到缓解和释放,一旦爆发,对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会造成巨大的伤害。
那如何缓解压力?
1、人生定位与规划
很多压力的产生来自于周边的人和环境对自己的影响,所以,首先我们要清晰自己的人生定位和规划,也就是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然后,反思你现在的行动和你的前进方向是否相一致。
如果方向一致,制定好适合自己的节奏,按着自己的目标走下去;如果不一致,及时作出调整。
2、调节好自己的心态
当遇到困难,产生压力后,要及时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去分析困难产生的原因,积极去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不要逃避困难,抱怨困难。
3、在职场和家庭间建立好平衡
不要把职场上的压力带回家庭,同样也不要把家庭中怨气带入职场,在职场和家庭间家里好平衡。
工作的时候就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工作中,敬业精神会提高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回到家后及时转变角色,融入到家庭当中,家庭和睦带来的归属感又会成为你努力工作的动力和支柱。
4、及时释放压力
压力像垃圾一样,是会累积的,如果我们长时间不清理垃圾,垃圾就会占满我们的生活空间,影响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们要及时释放掉压力。释放压力的方法有很多,如:找他人聊天倾诉、购物、阅读、冥想、运动等等,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释放掉压力。
30岁,你要明白,如果你还想在今后的日子里踏遍千山万水,看遍世间繁华,请保护好你的身体,因为那才是你最大的资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