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的孩子,能力养成最重要。

就拿书本来说吧。
开学一个月,有的孩子还分不清楚语文书,数学书,语文课拿数学书,数学课把语文书放桌上,原因是他不认识字。那好办,第一次,让他照着别人的语文书去书包里找,半天才找出来。不识字,看颜色吧,语文书是橘黄色的,数学书是蓝色的。这下,书是认识了,但不会课前准备,因为课程表不知道,不知道下一节是什么课。于是,就出现上课了还在书包里刨着找书。耽误时间,影响听课。
要写字了,一个孩子的中字本找不到,因为不知道哪个是。让他把所有的本子拿出来,比照着同桌的本子去找,翻了两遍,都没找到,因为他不认识字,更没有仔细观察同桌本子上的字,心里啥也不知道,能找到吗?
一天,一个孩子的铅笔没头了,问他原因,他说不会削铅笔。让他回家让家长帮忙准备好,这事儿三天后,还是带着无法写字的铅笔。
削笔机都是现代化了,有自动的,也有手摇的,把笔插到里面,轻轻转动就行了,还不容易伤笔头。
放学后,告诉家长这件事儿,让他去帮孩子,他说自己太忙了顾不上,孩子的爷爷不会,一句话就完事儿了。第二天,铅笔还是不能用。如此这样,为啥不去教给孩子使用削笔机呢?教会孩子自己整理书包文具,这样,不是一举两得吗?
周五想要在中字本上写字,结果,字没写成,本找了半天。
好多孩子不是没有,是把语文数学本混合使用。他们并不是没有本,还是不知道怎么使用本子,可能觉得是个中字本都可以吧。
混搭的本子没法再使用,只能回头换新的。这一现象的出现,是有多种原因的,一是老师在使用前,没有强调本子,或者没有去检查一下,以至于学生把写过语文作业的本子上写了数学。而是,家长没有帮孩子带够本子,只有一个本子,没办法就混塔着用了。三是,还有部分学生分不清楚,也没有认真听讲的习惯,老师的要求根本就没有听,随手拿一个就用。
自理能力的培养很重要。
下一步,准备和家长沟通,让家长趁着假期,帮孩子把要用的本子整理好,最好能在本子上贴上标签,让孩子知道哪个是数学本,哪个是语文本,再也不能混合使用了。
再有,书包里的书怎样装放,先大后小,本子和书分开装,文件袋装在最后边,因为它比较大。其他的小东西,装到书包的小兜里,每一个物品都有它固定的位置,这样,不至于让学生在书包里刨半天,也找不到需要的东西。
慢慢地,学生就能养成分门别类的习惯,自理能力也会逐渐提升。
当他们有了一定的能力,再去学习的时候,就是效果显著。
开学后,着里培养好习惯,列出计划,一步一步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