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好友发来一条视频,up主在让大家交门当户对的好友。起因是一女生对一个经济条件差的朋友特别好,借钱给她,给地方她住,结果她朋友却背地里给她造谣。博主结论是不要对比自己能力差很多的人太好,因为她无法给予你同等回馈时,你的善意会激发她心中的恶。而是要对门当户对的朋友好,因为人家是可以礼尚往来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4748668/c880ecd0aadecbab.png)
好友表示认同:“看似势利,实则真理,人性。”
但我不大赞同,是跟人性相关,但不是富人善意就会激发穷人的恶这样的简单归因。
从心理学上分析,过度付出会让人产生压力,因为给予本身就带有上位者的姿态,即使你没那个意思,而接受者潜意识会产生挫败感,对自己能力不足的愤怒可能会转化成对外的仇恨与攻击。但也有人会很好地处理这种挫败感,消化掉内心的自卑,坦然地接受别人的好,更多的是感恩。
以前觉得朋友之间没必要像做交易一样礼尚往来,也想为经济不如自己的朋友省钱,拒绝他们的回馈。后来意识到对人好,也要尊重别人的感受,要适当接受他人的付出来保持平等,保护他人的尊严。
以前不敢向上社交,主要是因为内心不够强大。现在明白了,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别人没有的东西,可以为对方提供情绪/认知/资讯价值,或者仅仅是一段纯粹的友谊。现在能很坦然接受别人的好,也会想办法回馈他们。比如人请我吃500的大餐,我可以请个200的,真的好友其实不会介意你请的便宜,因此也不会打肿脸充胖子去维持表面上的体面,人与人的交往,舒适就好。
因此要选择对谁好,要关注的并不是对方的阶级,而是人品和性格,以及你们之间的相处模式。
如果只挑选那些经济基础相当的做朋友,未免过于浅薄,与其用物质上的匹配往来维护塑料姐妹花,不如交几个真心但经济条件并不相当的好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