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前后后,泛读,精读,批注,尤其研读、冥思默尔索进入审判程序后的部分。一句话,不可谓不认真。但效果就像走进了漫天的迷雾中……
可怎么读我都不觉得《局外人》是一本书,它简直就是魔术,是那种玄奥莫测的种类;或者说它是一座迷宫,每一个走进它的人感受都不相同,即使说也无法完全用语言描绘清它的结构或者道得清自己的感触。
是的,这确实神奇,小说本身不长,书也不厚,但自从它诞生后就变成了一个谜,不同肤色、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价值观的人都是不断的思忖探索?
局外人是什么样的人?这局又是什么局?它深刻耐人品悟的蕴涵到底是什么?
而自己,或者身边人是一个局中人还是一个局外人?身处其境是好是坏是悲是喜,如果不满意,有破局的可能与方法吗?
作者加缪用一句话概括了《局外人》,那就是“在我们的社会里,任何不在他母亲丧礼上哭泣的人,都有可能被处以死刑。”
他意识到这句话是如此的荒谬,但他其实想说:
主人公默尔索之所以被判刑,是因为他不参与这个社会设定的游戏。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就是这个社会的局外人:徘徊在社会的边缘,游荡在生命的边缘。
而默尔索是如何不参与这个游戏规则的呢?!那就是他拒绝说谎,他怎么想就怎么说,他拒绝掩饰自己的感觉。所以加缪觉得读者大致可以认为,《局外人》讲了一个毫无英雄主义的自命不凡、只是愿意为真实赴死的人的故事。
加缪在获得诺奖的发言中说,文字只是他的表达手段。 他是“荒诞哲学”的代表作家,存在主义文学大师。他29岁凭《局外人》一举成名,42岁获诺贝尔奖,是当时法国最年轻的诺奖得主。
他的获奖词说“他的重要文学创作以认真明彻的态度阐明了我们这个时代人类良知的问题”,人类的良知?!这个大词意指什么?!
真有意思,一连串的谜。我挺喜欢喜欢这种似乎走不到尽头的探索,自从拥有了阅读《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感受之后。
这种阅读的玄妙真是迷人,阅读只是美妙旅程的起点,一旦开读,一连串升起的思维泡泡翩翩飞扬,或困惑,或质疑,或被新发现瞪圆了双眼,或者迷失在文字中茫然前行。
但有趣的是你无法离开,虽然你合上了书,或者你读完了好几遍。因为不知何时,不那曾浮现在你脑海里的问题又不知不觉地占据了你的大脑。我就是在这样的处境下,一次次地又拿起了书,一次次重新探索与审视,直到第四遍。
默尔索就像是一场弥天大雾的深处,隐隐约约晃动而来的一个影子,有时我觉得把握住了他的特征鲜明的脸,有时又觉得层层雾霭遮蔽缭绕又那么模糊。
我想起木心阅读伍尔夫的过程与经历。木心说,年纪是很要紧的。他三四十岁、五十岁都读过伍尔夫,读不懂;六十多岁了,读懂了她的对,也看清了她不对的地方。”
我又想起了自从这本书诞生就掀起的一场永无止息的争辩,人人心里都有一个默尔索,但哪一个是你心中的默尔索呢?自己有没有体会过人生的荒诞之感呢?我们与默尔索之间有哪些关联呢?
也许读者会说,没必要如此较真吧?!也许,但加缪大学学的就是哲学,他创作时,不管写小说,还是写戏剧,还是写哲学散文,都是为了表达自己对人类及社会的思考。他在评价《局外人》时曾说过:与其说他是真实的,不如说他是象征的。
默尔索象征了什么呢?他所处的局又象征了什么呢?欢迎探索加缪的神奇之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