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干!凭什么让我迁就她?反正有她没我,有我没她!”
这样的表态是很多剧中的经典桥段,生活中也并不鲜见,比如职场中的竞争关系、家庭中的婆媳关系等,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将矛盾升级。
该如何处理这样的对立关系呢?孔子在《论语·雍也篇》中给了一点建议。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孔子说:“中庸之道作为道德标准,该是蕞高的了!人们缺乏这种道德已经很久了。”
那么,什么是“中庸”呢?程颐解释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中,不偏不倚,无过之,无不及,恰到好处。比如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遵从客观事实,公正、公平,不偏向任何一方,即谓之中。
庸,不易不移,谓平常,谓常理,恒 久不变。也就是日常生活中,简单、朴实的真理,恒 久不变的道德标准,比如孝顺父母既是天道亦是人伦道德。放到人际关系中,就是仁善仁德,团结奉献,共赢思维等。
所以,中庸不是在处理事情时和稀泥,不是做墙头草,更不是没有立场,讲“差不多就行了”,而是用中庸之道自我修养,执对立两端折中而照顾到方方面面,即“双赢思维”。
如何应用到处理人际关系中呢?比如在处理对立矛盾的时候,首先不要评判某一方的对错,而是先要学会倾听,了解双方的心理需求。而后公平、公正地选择对双方都有利的平衡点,协商解决,达成共赢。
一定要当心!倘若偏袒矛盾中的任何一方,一来被偏袒者未必会感激,因为她觉得理所应当。二来必然招致另一方的怨恨,因为当人们身陷情绪中时,是没有办法理性思考的。第三,有损自己公正、诚信的声誉,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没有人会为你做的好事添油加醋,但对于这种不公平的事肯定会被放大。
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应该如何处理矛盾,不妨共情一下当事人,或者换位思考一下对方的心理感受,结果就会公平得多。
每日抄书经典,分享读书感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