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第一次讨论工作颗粒度,是关于项目管理。由于权限下沉,项目管理责任落在各项目负责人身上。但不是每一位项目负责人都注重管理,尤其是在一些工作细节的把控方面,往往不尽如人意。为此,领导提出,要提升项目管理工作的颗粒度。
颗粒度,这个词是胶片成像的术语,感光底片经过曝光洗印之后,会形成影像的银粒,这个银粒的粗细程度,称之为颗粒度。对于感光度相同的底片,如果颗粒度越细,图像的清晰度就会越高。
近日,在一次专题研讨会召开之前,领导在听一个项目团队汇报工作,见到领导满脸严肃,估计是对汇报的情况不满意。
研讨会开会之前,领导刚坐下来,喝了一大口水,问我们这个研讨会的所有情况是不是都了解。当得到肯定回答时,他说起了刚才那个项目团队汇报的情况。
项目负责人汇报了工作进展中存在的问题,表明问题比较紧急,需要马上处理。领导问,有什么处理方法?项目负责人说,还没有想到什么好办法。领导问,这个问题是如何产生的?项目负责人说不清楚细节,马上打电话让负责事项执行的人员过来。执行人员讲完这个问题的由来,领导又问,产生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项目负责人又说不清楚。这下子,领导火气上来了,让项目负责人回去弄清楚了全部状况再来汇报。
这个情境,在工作当中是不是会时不时发生?作为项目负责人,为什么会一问三不知?说到底,就是工作颗粒度不够。在具体的工作中,项目负责人是团队的带头人,负责统筹项目工作,当出现问题时,往往是执行层面的人员会清楚事情的具体情况,但如果项目负责人不了解具体问题的细节,没弄清楚问题是如何产生的,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他又怎么会知道有什么方式或措施可以解决问题呢?在这种情况下去向领导汇报工作,是要把问题提出来,却又没法提供解决方案或决策依据。这种情况下,项目负责人是不称职的。
因此,作为项目负责人,要对项目的所有情况负责,当出现问题时,应该第一时间反应,控制事态,然后寻找解决办法,当事态比较严重,需要向上汇报时,更应该了解具体问题的每一个细节。
提升工作颗粒度,要懂得问5个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
2.这个问题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出现?
3.这个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有什么解决办法?
5.怎么防止类似的问题再次出现?
我们常说,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分析什么?上述问题及答案就是分析,根据分析出来的具体情况,马上落实行动,解决了当前问题 ,还要做好复盘。
提升工作颗粒度,就是要把握细节,而且越详尽越好,对事情的全貌有清晰的了解,就能快速地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向前走。
胶片感光底片的颗粒度越细,图像的清晰度就越高。工作也一样,工作颗粒度越细,工作就越容易向前推进,遇到的问题和阻力就会越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