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之蠢 此时弥补

作者: 织鱼echo | 来源:发表于2017-01-08 22:49 被阅读0次

    我真正接触到时间管理和做计划这两件事是在上大学之后。初高中的学习阶段,每天的任务大都是完成各科老师布置完成的作业,所谓的计划在期中或期末考到来前,写一张目标成绩的计划表。当然,每次的目标都显得宏大而光辉,只要达到了目标分数,国内的一流大学都不是问题,如今的结果只能莞尔一笑。现在回想起来以前做计划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拆分以及细致性任务。初中的班主任时常强调计划与反思的重要性,但那时并没有体会到做计划对实际生活有什么帮助,每次计划与反思写得心潮澎湃,情绪激动。之后的行动往往与过去无异。写着英语:135 语文:130数学140.......这类空泛的目标的表格被我贴在显眼的地方。看到它的时候心头莫名地充满热血感。一考试,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好的科目越来越好,差的还是老样子。

    人年少时犯的傻冒可能需要搁置个几年才得以看清,只有这样,当时间足够长的时侯,那些步伐到底有没有走歪才看得清楚。

    每个今天的我都是过去无数个选择打磨堆积出来的。或者说是过往无数的选择综合在一起反应的结果。

    如果穿梭时光机发明成功,可以回去告诉当年的自己一些话。我希望可以告知她:

    忘掉文理这回事,而且不要带着带有主观性偏见来学习,最可怕的是很多人进入一种认为自己天生就学不好理科的状态中。回望我的中考高考,考试结果显示数学一直都是语数英里分数最高的科目。吊诡的是从小到大,我对自己的认知永远是:我是一个理科很差的文科生,我天生对数学不感兴趣。我没有办法像那些数学好的人那样轻松自如地解题。等等诸如此类的自我否定。时间久了信以为真。

    控制饮食的摄入量。外食的时候没必要一味地全盘接受店家提供的食物分量。高中阶段的我每天最纠结的事永远是不知道这一餐要吃什么。同学提出新的餐厅或者什么料理,只要不是辣的一般我都能接受。随和有时候未必是件好事。因为这样的随和,我在和朋友出门外食的过程中,常常不加思考地把食物吃完,爸妈深夜带来的补品和甜食也都来者不拒。欠缺对进食量的考虑以及管理摄入的热量导致高三毕业时体重一度爆表。换做现在的我,不需要为了和同学之间的百分百的“妥协”而随意地吃下那些超出身体需求的食物。

    相信十万个小时理论。

    less is more

    keep is all

    对身边的朋友拥有更多的同理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彼时之蠢 此时弥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ejc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