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有天性,这是生来注定的。人为万物之灵,境遇、时运与天性相和,成就了冥冥之中的命运。我们又应怎样看待、运用自我的天性呢?有人说,我们要改造自我,适应社会需要,才能活得幸福,真的是这样吗?
大小长短不一,姿态万千。
庄子《逍遥游》中的鲲鹏“水击三千里”,翻动“扶摇羊角”,是乘风破浪的弄潮儿。而蜩(蝉)与学鸠(斑鸠)却只在“榆枋”“蓬蒿”间飞翔,相比于志在“南冥”的鲲鹏来说,它们实在太渺小了。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朝菌、蟪蛄、冥灵、大椿,它们的寿命长短不一,分别以天、月或年为计,朝生暮死与百千年之寿相差悬殊。而我们人类最高寿命纪录保持者彭祖,据说活了八百岁,相比于八千岁为春的大椿,其寿何其短促!
以寿命为代表,万物天赋秉性不同,也才有大知与小知之别。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大自然孕育了形态性情各异的生命,这是造化的神奇。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众生平等。
天性既然有悬殊之别,孰优孰劣,是“大知”优于“小知”、“大年”优于“小年”吗?
万物之间其实本没有什么高下优劣之分,不过是翱翔于九万里高空,还是展翅于蓬蒿之间而已。
“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杜甫 《清明》诗之一)小大、长短,是不能比较的,盲目羡慕别人,比来比去是很可悲的。
“所秉自天性,贫富岂相讥。”(谢灵运 《君子有所思行》)天性可做出一番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还是只能过着柴米油盐的平凡生活,都应顺其自然,不能勉强而为之。
大鹏“一飞冲天”的机会,不是千方百计地寻找或者创造能得来的,而是耐心等来的。
每个人有不同的生活范畴和生存需要,活得真实、质朴,不是一种可爱、生动的人生吗?能在自己的领域自由自在地“翱翔”,也就足够了,安于天性,自得其乐,自得其所,自成境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