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会

作者: 木土水 | 来源:发表于2023-02-22 21:42 被阅读0次

在人民公社驻地,每年有两次物资交流大会——付庄会,分别是(农历)二月十五会和七月三十会,各为期三天,这在当地算是重大节日。付庄附近村庄的大人小孩几乎全部到会,方圆百里的物质都往这里汇集,生产农具、日用百货、服装鞋帽、儿童玩具、家畜家禽、桌椅板凳、粮食食品等等应有尽有。会场里人山人海,叫卖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家长们这时也很慷慨,一般给每个小孩三到五毛钱,如果软磨硬泡再多要上一毛两毛,那就高兴得不得了;若撒个小谎,再骗到另一份家长的钱,就等于腰缠万贯了,撒欢似的狂奔会场。

在会场里先买五分钱的炒花生,再买五分钱的煮花生,分别装在两个口袋里,五分钱的花生装得鼓鼓的了。吃一个脆的,再吃一个面的,饱着口福,同时也饱着眼福——在会场里毫无目的的转,反正哪里热闹就往哪里去。

会场里吵架的比较多,摊主之间为争摊位边界吵架,人多拥挤你蹭我刮吵架,砍价砍恼了也吵架,谈妥了价钱又反悔也会吵架。围观吵架就是一个看点,要想看得真切,必须使劲挤进去,才能看见他们吵得脸红脖子粗。

看完了吵架,跟着打快板要钱的走过几个摊位,听着他的嘴皮子真溜,看见什么说什么,说得合辙押韵,把摊主说得开心高兴,给了钱便走,若不给钱就是不走。正在听着看着热闹,突然听见一声大喊“抓小偷”,这一声不要紧,众人追着、挤着、吆喝着,也不知小偷在哪里,随着人群快走就是了,还相互询问:逮着吗?逮着了吗?

说书唱戏的地方一般不会久留,因为人太多听不清,也看不懂,最想看玩把戏的,武功表演耍枪弄棍,硬功气功、对打群打,耍猴的最吸引人,猴子一会倒立,一会儿翻跟头,一会儿又走走钢丝玩单杠,还与观众互动,夺观众帽子戴,抢观众手里的花生、水果吃,每每如此,都会引起一片惊呼声;各种杂耍、魔术更是看得目瞪口呆,眼花缭乱。忙着赶场,跑得气喘吁吁,到了跟前,还要拼命从人缝里往里挤,想要近距离观看也是不容易。

玩具是必买不可的,泥哨买俩,二分钱一个小的,三分钱一个大的;竹节蛇买一条,回去专吓小女孩儿,还有王八打鼓,推花车,泥娃娃、花公鸡、不倒翁、木刀、木剑、木枪,都是几分钱一件。钱花光了,还有不少想买的,那就只能看看了,看好了等到明年再买,有时也大着胆子,拿过来摸摸玩玩,端详一番之后,装出要买掏钱的样子……

“丸子开锅,丸子水尽喝!”(当地俗语,意思是丸子是要钱的,买了丸子以后,漂着一层油花的煮丸子的水可以随便喝,喝多少碗都行,不要钱。)

“丸子开锅,丸子水尽喝!”

“丸子开锅,丸子水尽喝!”

……

丸子摊主的叫卖声连续不断,格外响亮,下午三四点了,好像被这叫卖声提醒了,大半天看了那么多的景,眼是撑大了,零食也吃没了,感觉渴了,也饿了,腰里别着刀枪,兜里装着花公鸡泥娃娃,怀里揣着王八打鼓,拿着蛇,吹着泥哨、推着花推车,带着喜悦、带着自豪、带着满足回家啦……

 

 

相关文章

  • 赶会

    “赶会”是我们老家的一个俗称,但是用普通话怎么解释,我也说不大清,那我们就暂且以为普通话应该也是“赶会”吧。 ...

  • 赶会

    赶会是农村人的一场大事,有的地方一年只有一次,像我们老家,一年就只有一次会,所以父老乡亲们在有会那几天,有事...

  • 赶会

    今天我们这赶会,非常热闹。有卖各种各样的,比如卖香肠的,卖小龙包的,…太多了说不完。我跟你说一烧我今天的消费。 一...

  • 赶会

    这几天我们庄会了,一年只有一次,当然要好好玩玩了。 今天,我们家有客人,还不少呢!这下呀,有妈妈忙...

  • 赶会

    我记得上册的时候,我和妈妈去姥姥庄赶会。 我和妈妈来到姥姥庄的时候我看了一眼。心里暗想:也不怎么热闹。到了姥姥家,...

  • 赶会

    每年小满那天,我们乡里都有一个大集市,我们通常称为小满会。早些年小满会很热闹,一个乡各村的男女老幼,大都会吃过早饭...

  • 赶会

    小时候跟着妈妈去赶会,会上卖的东西新鲜,像鸡鸭鹅鱼都是当场宰的,蔬菜也是,都是农民伯伯当天在地里摘的,早早的天蒙蒙...

  • 赶会

    星期一,磨街孙庄有会,我们家就在陈庄,我爷爷骑着摩托车带我们去窜亲戚,到了那里我们先去姥姥娘家,到了那里,...

  • 赶会

    旧历逢“五”、“十儿”是小城集中买卖贸易的日子,时称“赶会”。 入了腊月,年关临近,“会”自是比平...

  • 赶会

    我们这个小县城,在每个月的5号,15号,25号都会赶会,就是类似集市啊,庙会之类的。 每当这个时候,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赶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eni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