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你死掉我也不会在意的!”
近日,孙燕姿在微博中自曝曾这样回呛5岁多的儿子,因为儿子在纸条上写“我恨妈妈”。
原来,正在安心养二胎的孙燕姿,遇上大儿子咳嗽发烧。
她在早晨4:30发了条长微博,详细记录了那几天照顾生病儿子的心路历程。
字里行间,可以看到她身心疲惫,还有因为情绪失控对儿子的深深歉意。
(以下是孙燕姿微博长文)
9天,挺着二胎巨肚,还要悉心照料生病的儿子,没有睡过一个好觉,个中艰辛,可想而知。
所以会跟儿子争论怎样量体温,会唠叨“你不能再吃巧克力了,再吃就不会好了”,会因为失控的一句气话,责怪自己是个“糟糕的妈妈”,会跑到商场里“喘口气以防崩溃”……
即使如此,仍然半夜起来给孩子喂水,耐心哄他吃药,拿出食谱学习做营养汤,看医生时,用“足足20分钟讲解验血其实远远没有上次摔跤那么痛”,最后看到儿子“终于顺利地吃完一碗面”时,她也“眼泛泪光”。
此刻,我们看不到一个金光闪闪的明星,而是一个倾尽全力爱孩子,却又生怕自己做得不够好的平凡母亲。
很多粉丝感动不已,称赞她是个好妈妈,而不是“糟糕的妈妈”。
是啊,哪个妈妈不是一边频频自责,一边奋勇前行。
2
当妈的都有这样的经历,孩子生病,妈妈最焦心。
我还记得女儿3岁多时,有天夜里呕吐。
当时老公因为工作不在家,我一个人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看到女儿上刚才还睡得好好的,突然就喷吐,呕吐物落到脸上、头发上、脖子里都是,睡袋、床单都弄脏了。
我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几秒才反应过来女儿还想吐,不能让呕吐物给呛到,赶紧把她扶起,让她坐着吐。
等到吐完,床上也一片狼藉了。而且女儿也因为难受和害怕哭了起来。
我惊慌失措,脑子里一直想着“怎么办,现在应该做什么?”看到女儿哭,本能地觉得被扰乱,就提高声音来了句“别哭了,别哭了,妈妈会收拾的。”完全没有考虑她的感受,女儿也被我吓得不敢大声哭。
之后手忙脚乱的收拾,换睡袋、换床单,给她洗脸、洗头,吹头发……
等一切忙完再次搂着她入睡时我才意识过来自己是不是太慌乱把她吓着了。
于是满心愧疚地向女儿道歉,她睡着后我还在后悔自己的表现太不淡定,又想着晚饭给她吃了什么让她呕吐……胡思乱想了很久才睡去。
妈妈们就是这样,孩子一旦有个小病小痛,不等旁人来指责,我们自己就已经内疚死了。
而且,我们总是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恨不得有三头六臂,是个神通广大的超人妈妈。
3
超人妈妈是什么样呢?
最近热播的《妈妈是超人3》里,我最欣赏黄圣依。
节目最开始,高情商的霍思燕、有趣少女心的贾静雯都跟孩子亲密无间,只有黄圣依,因为缺席儿子的成长,孩子对她很疏离。
最开始和儿子相处时,她完全是被拒绝的状态,无论她对儿子发出什么邀请,询问什么问题,儿子不是直接拒绝,就是心不在焉。
而且当记者问安迪:你最喜欢的人是谁?
他不假思索的答:奶奶。
再问:妈妈不在身边的时候,你孤单吗?
他说:我习惯了。
我们都知道在孩子出生的前三年,是建立亲子依恋的关键时期,如果这段时期母亲是缺位的,孩子的依恋模式会是疏离型,基于对母亲的不信任,导致在所有关系里,都很难与人自如相处,因此孤独是这类孩子最常有的成长模式。
节目里,最开始黄圣依也忐忑不安,孤独无助,而且她跟孩子强势、硬邦邦的沟通方式也被很多人诟病。
面对儿子的排斥,她没有一味的自责愧疚,没有放弃、退缩,而是积极反思,保持平和冷静,一直在努力尝试。
帮儿子洗澡,陪他玩沙盘游戏,带他去心理工作室,履行咨询师的建议,每晚给他讲睡前故事,
当听到老师提醒她安迪的生活认知能力较差时,她又陪儿子去农庄,一起采摘,喂养,教他认识各种植物动物……
亲子问题,是推动父母成长的动力。
深度陪伴可以解决孩子的一切问题。
最后,在参加“炫耀”妈妈大赛的活动前,黄圣依对于内敛羞涩的安迪做了很多鼓励,启发他发现妈妈的优点,并用擅长的绘画手法表达出来,后来在舞台上看到儿子不敢开口,她又将爱和信任的眼神投向儿子,给了他力量和勇气。
终于,她等来了那句最动听的话:她是我妈妈,我很爱她。
有人说,比起天生具备父母力的妈妈,更佩服在养育途中勇往直前,不断学习和成长的妈妈,因为前者是老天恩赐的天赋使然,后者则有了颠覆命运的勇气。
4
自从当了妈妈,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各种考验,除了周围的人会对我们的做法画勾画叉,我们看的育儿书、育儿文章中学到的知识也总让我们焦虑不已,我们总是不断怀疑自己,否定自己。
比如心理学家说孩子的安全感最重要,他们说:三岁以前的婴幼儿还没有恒定的客体概念,是无法分辨“母亲的短暂离开”和“母亲抛弃他”的区别的。
可女儿三个月大时我就重返单位上班了,每天都要跟她分离,每次看到她大哭,我就想着她一定是感觉被抛弃了,每天“被抛弃几次”,安全感肯定建立不好。
直到后来我读到发展心理学,知道“孩子的发展弹性很大,爸爸或者祖辈都可以作为安全依恋的对象”我才释然。
(只要为孩子提供稳定规律的生活,对他们的照顾是稳定、有规律的,和爸爸、爷爷奶奶建立安全依恋,都是可以的。)
又比如对孩子吼叫,几乎所有育儿专家都在批判吼叫,告诉我们吼叫会对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
批评是没错,但也让我们愧疚不已,每次吼叫之后都是深深的挫败感,于是警告自己下次一定要改,可到了下次还是功亏一篑,失去自控。
《不吼不叫》的作者罗娜·雷纳开篇就说,“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世界上几乎每个家庭都有过吼叫。
吼叫之后不必愧疚,愧疚是最低频的能量,与它纠缠只会导致我们没有动力改进,没有力量向好的方面发展。
所以,做了就是做了,承认自己做错了就好,接纳自己,理解自己,因为我们的童年也不完美,我们的人生也有不堪。
放下愧疚和焦虑,就以养育为契机,再成长一次。
5
著名作家龙应台在她的《孩子,你慢慢来》一书中记录了自己成为母亲之后与孩子的生活点滴,字里行间流露着一个母亲的款款深情。
书的最后是她当时19岁的大儿子华安写的跋文,华安在文中回忆了自己的童年。
有因为母亲严厉地督促努力学习、认真做事,称她是“家庭独裁”,也抱怨母亲曾对他“动武”—“总共有两次,她甚至打了我的脸”。
还有因为母亲不懂德国文化让他出糗的事—“最严重的时候,甚至还因为有这样不进‘状况‘的母亲而觉得羞愧”。
但更多的是“那些温馨甜美的时光”:晚上与母亲一起朗读、讲故事的温存时刻,并称母亲“曾是我的宇宙核心”,“母亲却任然以一种安静的、潜移默化的方式,把我教育成了一个像一株小树一样正直的人”。
没有完美的父母,每一个人都有缺憾,关键是,做了父母之后我们还在成长。
正如美国知名教育学者艾尔菲·科恩所说:
真正伟大的家长,其过人之处就在于他们愿意面对令人不安的问题,愿意质疑自己现在的所作所为,愿意质疑自己童年的经历……
这很难,但仍值得我们全力以赴。
做了父母以后,我们都希望把最好的给孩子,那么就为了孩子变得更好,把更好的自己给孩子,把更好的世界给孩子。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