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上学的路上想买瓶水,看着四周都没有便利店,只有一个报刊亭,那里应该有的贩卖。走到门前,狭隘的窗口,锈黄的门槛无不彰示着岁月给他留下的痕迹。绿色的外表伴着铁锈反而有种别样的艺术感。嗅着报刊杂志的油墨香,报刊亭像是一台时光机带我回到了以前。
依稀记得童年时闲暇之余,便会跟着祖父去小区旁的报刊亭看漫画。报刊亭虽小,但“五脏俱全”,其经营范围不外乎报刊、杂志、书籍、早餐以及公交卡充值。不知从何时起,记忆中的报刊亭已经悄然离开了我们的视线,与电话亭一样,他们在时代的洪流中被科技取而代之了。
尽管破落的报刊亭在上海这样的现代化大城市中显得格格不入,但他所独有的意蕴绵延不绝。中年人摩挲着一份有质感的报刊,孩子们在角落翻阅着期待许久的漫画,老人们坐在摇椅上戴着眼镜仔细阅读黑白的新闻。小小的报刊亭传承着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望。
除了纸媒,你还可以在报刊亭里找到温暖;迷路的人会去问路;手机没电的人可以临时充电;没有电话的人,可以去打个电话;在恶劣的天气下,它们可以成为挡风避雨的庇护所。它可以是获得知识的源泉,也可以是充满烟火气的邻里空间。
仔细想想,我们失去的又只是报刊亭吗?它所代表的媒体文化、阅读习惯,以及我们曾经在静谧的午后,在树荫下,沐浴着阳光,认真阅读一篇好文章的美好时光,是不是在报刊亭消失前,就已经离我们远去了?
在这个匆忙的时代,能静下心来慢慢品一碗小火慢炖的粥已经成为了小众行为。虽然人们还有对新知识的求知欲,对美好事物的憧憬,但电子屏幕上的图片、视频更加生动有趣,无时不刻地在吸引人的注意力,
如果一座城市只剩下宽阔的街道,那也太冰冷了。它是冰冷的城市里,一道温暖的光我们的城市依然需要报刊亭,即使我们没有报刊亭,曾经的美好习惯还是应该继续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