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
在落实核心素养的课堂上,教学目标已经走出了单纯的知识度,不仅有知识目标,还有运用所学内容解决问题的迁移应用目标,还有助学生建构学科大概念的意义建构目标。教学过程也更加凸学生的学习和体验,更加强调学生自主性、积极性的发挥:倡导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以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导向,开展探究,自主,合作式的学习。
此时,过程性评估,也要紧扣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过程,聚焦学生的体验与探究过程,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行为表现。
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程度的表现,就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就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表现。因此,评估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不仅可以评估学生核心素养的水平,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更加持续地理解,从而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发展。
那么,我们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哪些行为,评估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哪些行为表现呢?这需要回到问题的原点,重新思考我们的目标:我们究竟想要什么?对学生的学习期望是什么?学生应该知道什么?学生应该能做什么?也就是说,根据逆向思维模式,从目标出发。
根据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具体要完成的任务、要解决的问题来确定评估的行为表现。
例如,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离不开小组合作、协同工作和有效沟通,那么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就可以是重点关注的行为表现;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出问题,促进大家思考,那么,学生能否提出具有启发性问题的行为表现,就可以成为过程性评估的重点行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