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摘录原文
人际交往的模式:
1.利人利己(双/赢)2.损人利己(赢/输)3.舍己为人(输/赢)4、两败俱伤(输/输)5.独善其身(赢)6.好聚好散(无交易)
双赢的交往模式不是什么技巧,而是人际交往的哲学,是双方有福同享,皆大欢喜,双赢者把生活看作合作的舞台,而不是竞技场。
2.原文转述
双赢思维,不是技巧,而是人际交往的哲学,是关系中的一种平衡,是第三选择,他强调合作,达到互惠互利,皆大欢喜的结果。而非竞争:你赢我输;或者你输我赢;或者两败俱伤皆输非此即彼的结果;
3.个人体验
在我们成长和生活的环境中,浸染在了损人利己(赢/输)模式中,
在儿时成长过程中,大人总喜欢拿孩子进行比较,好的孩子会得到更多的爱,理解和耐心。如果我做的比弟弟好,爸爸妈妈就会爱我多一点。
在学习过程中,学校考试的等级制度,分数排名,时刻营造着竞争和比较的氛围。
在职场工作中,认为资源是有限的,唯有通过竞争,才能抢占到资源。
而现实的生活需要互相依赖,不是单枪匹马,很多的目标都需要通过与他人合作才能实现,而非竞争的方式:不胜则败,非强即弱。
4.如何行动
如何双赢?达到互相的学习,互相的影响,共谋其利?
1)双赢品格的养成,行为上诚信,思想上成熟(在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信念的同时又能体谅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心态上知足(相信资源是充足的,人人有份)
2.以双赢的品格为基础建立关系,多存储情感账户,建立信任,维护关系。
3.约定双赢协议
—对双赢的定义和方向,预期结果约定,这个结果,是否对双方都有利?是否大家所设想的,都是同一结果?
—有明确的指导方针,必须遵循的规则,规范,约定
—有可用的资源,明确,必须的人力,财物,技术等资源
—明确的检查考核,必须汇报什么?何时汇报?向谁汇报?
—有相应奖惩制度,明确成功和失败的后果,这些后果是否与希望的结果有联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