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乃民生之本,是广大残友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但是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因社会适应能力弱或出行障碍,多数难以进入竞争性劳动力市场实现就业,生活主要依靠家庭成员供养或社会救助。
“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曾几何时,一家人中一旦出现一个重大疾病患者,这个家庭将被拖入贫困的泥潭。如何解决重度残疾人家庭的脱贫问题,一直是困扰各级政府的难题。在南昌,有个这样的慈善机构,一直在为残疾人脱贫而奋斗。
每天早上9点,博爱之家的老师和其他“同学”一起,准时来到“博爱之家”。虽说是“同学”,但大家的年龄大小不一,残疾程度不同,不过他们在这个“新家”中同样感受到一股浓浓的爱意。
为了让学员通过从事简单加工制作,提高认知、实践能力,“博爱之家”联系了社会爱心企业,承接了多个来料加工项目。串油牌手工活,就是其中的一个项目。虽说是最简单的手工制作,但学员有的不知如何打结,有的甚至无法安静地坐上半个小时。为了帮助大家,老师一遍一遍反复教学。一步一步,由简到繁,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饱含着学员、老师艰辛的付出。现在,博爱之家大部分动作非常娴熟且效率很高。
“残疾人托养不是‘养’着,而是通过劳动等一系列的职业康复训练,增强个人生存能力,帮助他们自立,帮助他们逐步融入社会。”博爱之家的校长刘伟平说,“博爱之家”主要托养对象是劳动年龄段的智力、肢体、精神残疾人和其他各类重度残疾人,这些残疾人除了可以免费得到日常护理之外,有的还可以在这里“上班”拿工资。
工娱治疗让“学员”乐在其中
“博爱之家”以劳动年龄段的智力、肢体和其他各类重度残疾人为服务对象,为他们提供生活料理、康复、培训、娱乐等服务。“博爱之家”的建成可以缓解我市重度残疾人托养难的压力,解决残疾人家庭的沉重负担,还可以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为残疾人参与社会提供了良好平台。
康复活动室、娱乐活动室……笔者看到,“博爱之家”设置了多种培训项目和工疗产品,“学员”在这里享受活动室带来的快乐。每天上午,刘磊来到“博爱之家”活动室,在这里进行康复训练,一边用康复器材理疗健身,一边享受这里的娱乐文化生活。性格孤僻的他在“博爱之家”参与理疗、聊天、参加技能培训和娱乐活动,已成为刘磊每天生活的一部分,这里成了他的“新家”。从一言不发变得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这些变化让他家人高兴得不得了:“希望他在这里多学一些生活劳动技能,将来能自食其力,好好生存下去。”
为做到个性化康复治疗,我们机构为每一位“学员”制定了全面细致的治疗和康复计划,并做好全程跟踪指导工作,提高他们的生活料理、社会交往实践和自我管理能力。
“创办‘博爱之家’,让残疾人更好地生活,是我人生的最大梦想。”博爱之家法定代表刘六英说,除了让残疾人在这里吃好住好,她今后还打算对接更多的爱心企业,承接更多适合残疾人操作的手工活,让残疾人通过劳动获取报酬,从而使他们生活得更有尊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