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纯原创的公众号不超过7%,这是拂尘记的第640篇原创文章,字数1530,阅读大概需要3分钟
线上线下,大家都说生意难做,有人却能风生水起,有人只能黯然收场,这个问题背后本质究竟是什么?
我无意贩卖营销课程,我只想用消费者的角度,来讲2个故事:
某天跟朋友一起,去慕名已久的皮具城,先生心心念念了好几天,想着一定要大采购一次。
朋友开车一个多小时,终于到达目的地。
第一印象,有点小失望,皮具城内环境脏乱差,我们开玩笑,还是自己家乡好,国家卫生城市不是浪得虚名啊。
市场内顾客廖廖,很多门面关张,贴着转租公告,有人说过,看一个地方的文明程度,就去看看那里的卫生间。我也是,每到一个地方,对他的好感程度,80%由卫生间的状况决定。
结果跟第一印象一致,脏暗破。
(图片来自网络,图文不相关,如有侵权,联删)
既来之则安之,还是进店看看吧。进得第一家店,鞋子都是样品,挑中了要等别人送,10分钟后,我在想,如果我试穿不满意,没买,似乎有点过意不去。
当然,最后还是理智战胜了感性,不合适的没买,心中有点压力。
逛逛看看,天气燥热,我们发现,只有在开空调的店,才会多待一会,多看几眼鞋子皮带包包;如果没开空调的店,即使有喜欢的款式,大家都想“逃:走吧走吧,去别家店看看。
最夸张的是,有一家店位置一般,大白天光线昏暗,我们进去后,感觉是晚上了。
我说,哎呀,怎么灯都没有,让我们看啥呀。
店主闻声,啪地一下开了灯,光线亮了,却更清晰看到了两张板着的、生无可恋的脸,不到一分钟,朋友说,走吧走吧,这里没啥好看的。
我问,咋啦,刚进就出?
你也不想想,他们连灯都舍不得开,你说他能有什么好货?
我一想,挺有道理。
我们进店买东西,需要硬件(环境、灯光、橱窗),加上软件——店员的神态、动作、欢迎词,第一印象好了,才有试看商品、成交的可能性。
最终我们在三家有空调的店里,买到了几双鞋。
故事2:
老师分享的故事:她在整理会员名单时,同事跟她说,某某有加入的意愿。
老师说,我在好几个群跟他有交集,他看似道理一套一套的,学了不少东西,可对付费学习,他“一毛不拔”,我想他大概率不会加入,他的线上课程也卖得不咋样。
同样,他看到另一个同学,到处付费学习,到处分享,他自己的课程做得风生水起,成绩有目共睹。
最后总结——“有道无术,术尚可术;有术无道,仅止于术”。
************************************
互联网兴起,很多线下实体店都在说,生意难做,网络购物破坏了实体店。
可到处都有那么几家店,生意还是做得风生水起;大家都说线上生意好做,可实际上,线上也有每天倒闭、注销的店铺。
思考一下,这背后的本质是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听到这两个字——“利他”,可其实并没有真正理解它的意思。
不管是线上打造个人品牌,还是线下做实体生意,利他思维是本质,如果能时时处处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别人需要什么、别人怎么想,怎么选择,别人有什么需求……
极致利他。
有人说很难做到,我也曾经这样认为,这次难得线下购物之旅,让我感悟良多,开个空调,进门一张笑脸,一句问候,都是成交的可能性。
当然,改变思维,不是立竿见影,不能一蹴而就,这需要时间累积,需要潜移默化,慢慢来,但我们可以先种下一颗“利他”的种子。
在遇到任何事时,都下意识先设身处地,站在对方角度想一想,他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再用CPI39个指标测一测,他是什么类型的人,有的放矢,一语中的,把话说到别人心坎上,这样才有达成交易的可能性。
当然,这些我自己也没有做得太好。
任何事情,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我们都在不断学习、不断精进、不断迭代的路上。
极简快乐创新人
充满好奇心,喜欢新东西,探索新领域
不断挑战,成为领先的少数人
【幸福加油站】
识人识己 找幸福 增能量
欢迎你的加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