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14学习课程“以终为始—99%的人未用过的思考工具”
1. 我学到了哪个知识点?
以终为始的思考方式,就是先思考终局,然后把结局作为工作开始的起点。找到了终局后,思考如何一步一步才能走到那里,是正向使用这种思考方式。反向使用这种思考方式,就是在找到了终局后,思考什么因素可能会阻止自己走向那里。在任何领域,具有这种思维的人都少之又少。
来自定投践行群的投资课程
2. 我怎样才能用上它?
(1)反思自己
看到这个标题时,我有抽自己的冲动。因为早在7年前我在澳大利亚留学时就有人告诉过我这种思考方式。对方是一位发了800多篇论文的78岁老人。我问他是什么原因让他能发这么多论文。他的答案除了与人合作外,就是以终为始的思想了。他说他先写结论,之后再往回推结果,再推实验设计。
但是,我并没有从人家的回答中受益。要知道我当时都博士三年级了,一篇论文都没写出来,就是那种快被论文困死的状态。就这样的情况,我依然没按这种思考方式行动,所以想抽自己。
不过,通过这件事我更真切地感受到了“知道”和“做到”间的巨大鸿沟。
(2)优化决策
关于运行自己的公众号,我最开始没考虑它的终局。所以就分享自己学到的有理论支撑的学习方法,以此来帮到那些和自己一样不会学习的人。但是,关注的人并没有多少。慢慢就停更了。
后来看到罗胖2021年的跨年演讲,我找到了公众号的终局,就是做成一个反思报告发表平台,让大家通过反思找到意义。
找到这个终局后,我正向使用了这种思考方式,就是往回看,分析如何才能走到那个终局。所以我开始邀请老师把学生的反思报告投过来,后来又鼓励老师把自己的反思报告投过来,现在我又请很多相关的人来点评,这样就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在这里找到了意义,关注量也在每日上涨。
我现在要反向使用这种思考方式,来看看哪些因素可能会阻止我走到那个终局。我估计最重要的是稿源质量和数量跟不上。因此如何持续找到足够多的优秀反思报告,是走向那个终局的关键。
我现在想到的方法有:(1)继续推广五问反思报告、四问反思报告、二问反思报告,以让更多的人知道。(2)开发更多版本的反思报告,以适应多样人群的特定需求。(3)用裂变法,鼓励已发表反思报告的人去找优秀稿源。(4)把自己的邮箱放到公众号上,让所有看到文章的人都有机会投稿。(5)挖掘更加多元的评价主体,让更多的人卷入。
对啦,我公众号是“小树后知后觉”,如果您想投稿,可以发到这个邮箱:zhangshujuan525@sina.com.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