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之间有大恐怖,死亡是每个人都会恐惧的事情。其实,有些时候,我们恐惧的并不是死亡本身。而是恐惧未知。因为不知道自己会因何而死,所以才会恐惧死亡。
一旦知道了自己会怎样死亡,也就没有那么恐惧了。当然,即便知道了自己会怎样死亡,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够坦然接受的。
我们会因为各种各样的情感,对人世间产生种种的留恋。尤其是那些掌握权钱名的人,更是恐惧死亡的到来。
历史上英明神武的帝王,有几个不渴望长生的。是他们不够聪明吗?正是因为太过于聪明,所以才会追求长生。
以他们的才智,自然能够知道,只要自己死了,那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他们会寻找一切的方法,来保留自己的权势。
在死亡的面前,又有几人能够看开呢?都想抓住那份生的希望,哪怕是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
但是,一切都是相对的。有的人想要拼命地活下去,有的人却会轻易结束自己的生命。对他们而言,死亡并不恐惧,反而是最好的解脱。
佛说:“众生平等”。然而,众生什么时候平等过。也许,只有在死亡的面前,才会众生平等吧。因为,不论是权势滔天的人,又或者是弱小的蝼蚁,终有死亡的那一天,谁也无法阻止。
桓温这个人大家应该没有听过。但是他的这句话应该有人听过“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
有人说,人的一生会经历三次死亡。
第一次是肉体上的死亡,也就是我们没有了生命的迹象。第二次是社会上的死亡,人们在亡者的葬礼上与亡者进行最后的道别。第三次是精神上的死亡,世界上的所有人都将这个亡者遗忘。
无论是名留青史,还是遗臭万年,都代表着,有人记住了他们。也就代表着,他们还可以“存活”很久很久。
有意思的是,这种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见的。
在老师的眼中,只会记住两种学生,好学生与坏学生。不好不坏的,是不会给人留下任何印象的。在我们的眼中,我们也只会记住,听话的孩子与不听话的孩子。其他的,也都会被我们遗忘。
其实,人的一生,很多时候都只是在追求活着,更好地活着。所以,在死亡到临的时候,我们会选择拼命地挣扎,只为了多活一段时间。然而,当这份追求被破灭的时候,就是人们追求死亡的开始。
没有人会真正地想要死亡。但是,绝望、痛苦、压抑等一系列负面情绪向你冲过来,而自身又无法排解的时候,有多少人能够承受呢?在他们的脑海中,死亡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每个人的心态都是不一样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够积极调整自己的情绪。开朗乐观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很早之前听过这样一句话“死都不怕,还有什么可怕的”。当时觉得很有道理,现在吗?也就只能呵呵了。
选择死亡的人,最害怕的,应该就是“活”着。如果一个人活得很开心,活得很舒适,他们会选择死亡吗?如果一个人的人生充满了痛苦、无力、无奈,没有一丝的光明。他们会选择活着吗?
之前看到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想要自杀的人,我们到底要不要阻止?”有人说要,有人说不要。
我的答案是,阻止一次。因为,有的人只是一时冲动,有的人并不知道死亡的真正恐怖。经历过一次“死亡”之后,他们就不会再次放弃自己的生命了。
而那些真正希望死亡的人,我们以什么样的理由去拯救二次放弃生命的人呢?道德、感情、还是什么?对于一个真正寻死的人来说,这些东西,他们真的在意吗?
其实,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在意这些东西,才会寻死。我们要阻止吗?
有的人说:“既然我们最终的归宿都是死亡,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活着呢?”因为生与死的感觉不一样。活着,我们可以感受到喜怒哀乐,死人会有吗?
萧红,不知道大家认不认识这个人。这句话大家应该都听过“生前何必久睡,死后必定长眠”。看似很有道理,却忽略了生与死的界限。生前睡觉的感觉与死后长眠的感觉一样吗?
当你疲惫的时候,最想做的事情不是美美地睡上一觉吗?
如果这样说的话。大家看看下面这个故事吧。
有位乡下的懒汉刚刚来到省城,无处投宿,就暂且到已经定居省城的老乡家里借宿。
早晨起床被子也不叠好,朋友替他叠被。
懒汉却说:“反正晚上要睡,现在何必去叠!”
吃过饭后,朋友忙着洗碗。
懒汉又说:“反正下顿要吃,现在何必去洗!”
晚上,朋友劝他把脚洗一洗,懒汉说:“反正还是要脏,现在何必要洗!”
朋友听后,就再也没说什么。
等到第二天吃饭的时候,朋友只顾自己一个人吃,对懒汉置之不理,懒汉问:“我的饭呢?”
朋友说:“反正吃了要饿,你何必要吃?”
晚上睡觉的时候,朋友同样只管自己,斜着身子躺在床上,不理懒汉。
懒汉问:“我睡哪儿?”
朋友说:“反正迟早要醒,你何必要睡!”
懒汉这下急了,叫道:“不吃不睡,这不是要我死吗?”
朋友答道:“是啊,反正人总是要死的,你又何必活着?”
生与死,是有界限的。活人的感觉会与亡者共通???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一切的一切都会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