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天与别人讨论《道德经》中的“道”到底是什么?有了不少新的领悟。果然,闭门造车,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
第一个领悟
有句话叫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在我看来,并不是。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是受限于语言、文字的力量有限。无法将我们本身的领悟很好地表述出来。
语言、文字的力量,实在太过有限。如果人类能够不再用文字,而是用精神意识来交流。彼此就能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想法。这样,应该就不存在什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了吧。
当然,即便能够进行精神意识交流,这种情况也不是绝对的。毕竟,每个人会因为悟性的不同,而存在一个叫做理解上限的东西。哪怕是将老子的全部感悟,都传到你的意识当中,你也无法完全理解老子的思想。因为,理解上限的存在。
第二个领悟
道家有种至高的境界,叫做“太上忘情”。
初时的懵懂,非常的向往这种境界。随着时间的流逝,接触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渐渐地,也就产生了疑惑。什么是“太上忘情”?
慢慢的,我也对“太上忘情”有了自己的理解。一种是,勘破世间的一切,最终达到不为情绪所动,不为情感所扰。这是一种智慧。
还有另一种(我不喜欢这种)就是,绝情灭性。通过这种方式,进入太上忘情的境界。
但如今,我又有了新的看法。太上忘情的境界,不应该是最终的修行成果,而是修行悟道过程中的一种产物,是为了更好的悟道而诞生的。
在修行悟道的过程中还有各种各样的境界。如“忘我之境”、“无我之境”。
老子,毫无疑问,是达到太上忘情的境界的。难道,老子就像一块石头一样,没有了丝毫的情绪吗?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道无止尽,老子得道之后,依然在悟道,修道。生命不死,大道不止。
太上忘情、无我、忘我,这些境界。不是最终的修行成果,而是达到这种境界才能更好地悟道。一切都是为了悟道而服务,而不是为了达到这种境界而修行。否则,老子早就修无可修了。
我敢肯定,如果不是为了悟道,达到这些境界的人(太上忘情、无我、忘我),只是单纯地用来学习,效率一定高的可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