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性格变化(一)
家庭的变故,让我从小就明白许多事情,性格也慢慢的变得沉默寡言。但我们从小就是别人家眼中的孩子,懂事、听活、知礼节,就是那种逢人路过都会夸上一句的。
这也许与爸妈不在家有很大关系,没有爸妈在身边,很多事都只能独自承受,带好弟弟妹妹,让出门在外的父母安心,放心工作。每次电活中跟爸妈说得最多的就是:我会带好弟弟和妹妹,好好读书。
弟弟妹妹也总不让人省心,一言不合就动手,弟弟很皮,妹妹也不是任人欺负的主,一会儿不看着,俩人就能打起来。还是爷爷有办法,只要以后听到妹妹哭,就收拾他便好了很多。
“家”在我心里分量尤其重要,对一个完整的家的渴望,八岁就懂得家里有我的担当。尽管爸妈没在家,三兄妹的衣服都是干干净净的,穿破了就叫爷爷帮忙补,时间一长,我都不叫爷爷,自己就找针线给补好。洗衣服就比较麻烦,没有自来水,没有洗衣机,都是等到周未用背篓,背一大背篓,带着盆去离家不远的水井去洗。
那口水井叫大龙井,名字的由来我讲不清楚,尽管大旱之年,也从未断过水。边上有一颗四个大人张开手臂都抱不完的皂角树和一颗大柏树,据爷爷说他的曾祖父在世时就这么大了,他也不知道长了多少年。总之这口水井养活了我们这一寨子人。
那年过年之后,爸妈放不下我们,决定妈妈不出门打工,留在家带我三兄妹。当我知道妈妈不走了,别提多开心了。
过完年,爸爸就要走了,还是去广州,好像是白云区的一个地方,我那时的记忆中是个很遥远的地方,爸爸说要坐一天一夜的火车。
爸爸走的那天,起的特别早,我听着动静就醒了,只听见妈妈一边给爸爸的外套扣扣子,一边说着:“一个人在外面自家注意到点。”
随后带着收拾好的行李出了门,走过我们房间的时候爸爸盯着我们看了会儿,妈妈拉了拉爸爸的衣袖说:“走吧!把他们弄醒了就走不了”。
我也不敢起床,害怕弄醒弟弟妹妹,只是偷偷的哭了,却不敢出声。
爸爸走了,妈妈每天很早就出门去了地里。我还是老样子,站在灶上煮饭,煮猪食,相比以前还是会轻松不少,妈妈不忙的时候,这些都由她做,我帮忙烧烧火就行。下午放学打打猪草,放放牛什么的,一般情况要是爷爷放牛,我就打猪草,或者妈妈在地里忙完回来的时候会打好猪草,我就带着弟弟做作业。(灶上有两个锅,小锅煮饭,大锅煮猪食。)
那时候,别的小孩子放学后都在玩,打弹子、踢沙包什么的。我从不和他们玩,对他们玩的东西不感冒,时间一长大家都不叫我玩了。弟弟玩心重,老不爱做作业,总能跟小伙伴们打成一片。三岁的妹妹也不爱和她二哥玩,总跟着我,还没读书就很好学,拉着我教她读书,我就一边做我的一边教她一会儿,其实也很简单,给她两个数字够她写好久的。久而久之,幺妹就跟我感情很要好,和弟弟总闹别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