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艺术之家读书
又见《春江花月夜》

又见《春江花月夜》

作者: lllv521 | 来源:发表于2017-03-18 20:49 被阅读167次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多么美好的诗句,前两天刷微博,不经意间看到榜姐一次话题留一句你感觉,意境极美的古诗词,当时脑海里第一反应就是这首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榜姐话题

    高二时候学习这首《春江花月夜》,还记得当初自己拿到课本时候,最喜欢先翻一下看看有多少要背的内容,苦逼的高中生活就是这样,害怕各种背诵的古诗词,当自己刚看到这首诗的时候,心里当时一惊“卧槽,这么长,这尼玛得几天才能背下来啊,这尼玛张若虚坑爹啊”但是真的等到我把这首诗读一遍的时候,瞬间就喜欢上这首诗,初遇的那种阴霾在瞬间一扫而空,有的尽是满心欢喜

    于是,在拿到语文课本的那天起我就不停的在在早读的时候念这首诗,很快我就把这首诗给背下来了,并且越发的爱不释手。每当自己在背其他一些很难记忆的诗文亦或是英语单词的时候,我就会把这首诗拿出来读一遍,整个人就会冷静下来,当时就是单纯的觉得这首诗真美,好喜欢这首诗,真希望语文老师赶紧讲到这首诗。

    当老师讲到这首诗的时候,并没有像往常一样重点去讲一下作者张若虚,就很纳闷为什么我觉得这么好的诗而他的作者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呢?由于当时的自己比较“老实”也就没有去质问老师,当时的高中生活极其苦逼,没有电脑,没有手机,也就更不用说上网去查找张若虚的各种史料了。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我对张若虚都不了解半分。现在想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的话,我一定要我们老师讲一下张若虚(我们当时的语文老师特别的厉害,博学多识)。就这样,美好的诗篇被我们博学的老师讲解赏析的淋漓尽致,但本应受到尊重的作者——张若虚却在美好如画的诗中被湮没。

    大概半个月前,一个读书群中在选评历史上有名的文臣,我看到群公告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他们给定的人选,我说张若虚吧,于是下面群里其他人就开始背起了《春江花月夜》。我所知道的群里面大部分人是成年人,最小年纪的也应该是大二或者大三的人群,看到群里大家一句接一句的在背《春江花月夜》,我想这就是对作者最大的肯定吧!

    群聊部分截图

    古人评价《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全唐,清末学者王闿运评价其“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近代学者闻一多先生评价其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你可能会问《春江花月夜》真的有那么好吗?

    答案是,它就是那么好,是中华文化的一块瑰宝。

    这就牵涉到一个很值得揣摩的问题,为什么《春江花月夜》那么好?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我没有那么复杂的音律和平仄的分析,我也没有各路大神大触分析的到位,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我觉得其朗朗上口,诗中景辽阔、意深远、值得玩味的。

    其实我还是有一定的总结的不过我的那些看起来很高端的总结其实是结合各种大神的分析,借花献佛而已。

    一、韵律分析(此处摘自知乎爱德华的分析,暂时是我认为分析比较到位的一个解读方向)

    知乎截图

    看到这张图我们普通人虽然看不是很懂,但也能大概明白,这首诗的手法很是工整,相比杜甫的诗文也不遑多让。同时作者还能做到四句换一韵,这样的好处就是读起来朗朗上口,一气呵成。并且此时最为难得是韵律随着意境的改变而发生改变,做到声情和文情的和谐统一。网上有太多的讲解《春江花月夜》音律变化细节的文章这里就不放了,感兴趣可以去搜索一下。

    二、情感分析

    诗词达意,我们习惯于读诗找情,从诗中找寻作者所表达的感情,于是这次我也不例外。

    卖一下关子,你随便说什么诗中感情,思乡、爱情、热爱大自然等,没有的话,算我输。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首先从这两句入手,此时的作者真的看到春江了吗?真的看到潮水了吗?真的看到大海了吗?真的看到江与海的衔接了吗?真的看到入海处了吗?我们再转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江流宛转能看到吗?花林,能看到吗?霰能看到吗?看不到!对不对?但有没有?有!所以叫若虚。什么叫若虚?好像是虚的,但又是真的,这才叫若虚。即有即无,即无即有,才叫若虚。

    其实整篇诗诗眼应该就隐藏在诗人的名字上面“若虚”。全是假的,但也全是真的。在这里不论对错,全凭自己感受。

    我们看这首诗,明面上讲是“春江花月夜”,但暗中讲的是什么?或者说,读了这首诗,如果只是体会到风景、人情,那说明这首诗的味道还不够重。我们要读到什么?是不是可以读到人生的际遇?是不是可以读到自然的深奥?是不是可以读到宇宙的无穷?

    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触生这样的情感?人生发端于高原,一开始是涓涓细流,然后是“自信人生三百年,会当激水一千朝”,再后来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于是人生归回到了平静、舒缓。归入大海,融入到一个更大、更广、更深厚的境地里去。

    现在我们再来看“何处春江无月明”这一句,是不是就可以体会到另一首诗里讲到的“天涯何处无芳草”一样的意思了?“何处春江无月明”,美景不是不存在,不存在的是你发现美景的心!若虚,便是这个意思。“天涯何处无芳草”,你有了美的心灵,美的眼光,何处无月明?何处无芳草?人生的际遇,便是如此。美在心里,相由心生。

    不愿去太多的禁锢你的想法,所以就不一句一句分析了,因为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想把我心中的哈姆雷特强加给你。

    三、传唱度

    诗词歌赋,最主要的作用是什么?是唱!古人作诗大多是为唱的,所以当听王菲唱《水调歌头》时我们汗毛都立起来了,现在随口都能哼两句。所以多描述歌姬的哥们柳永的诗词在当时的传唱度就很高、简直是机智如柳永。

    对于现在的读者来说,大部分诗词差不多已经失去了唱的功能,有的大都是现在人的品味和欣赏。并且你会发现现代人读诗,已经没有古人那种热情,一旦发现自己面前的诗晦涩难懂,很难去读第二遍,这也就是为什么李白、苏轼等浪漫主义诗人的诗词传唱度比较高以至于现在还很受欢迎的最主要原因——读者愿意读。简单来说,就是读好诗,听好歌的时候,汗毛立起来就对了。

    四、名句

    凡名篇必有名句。

    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初唐四杰之一王勃《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欧阳修《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李白《将进酒》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等等等等,古今一来凡名篇必有名句。

    但是,切记但是《春江花月夜》,此篇,全篇名句随处可见,满纸珠玉,满唐罕见,不愧为“孤篇压全唐”。

    不服是吗?那就给你秀几句。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是不是可比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长烟一空,皓月千里”等句甚至与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句相比不落下风吧。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我觉着此句可比李太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同时与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也不遑多让。

    至于哲思方面,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估计写出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苏东坡也自愧弗如吧。

    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吧,喜欢就去品味这首诗吧。

    春江花月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又见《春江花月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fdp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