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草莓爸爸:拒绝被信息操控【148】

草莓爸爸:拒绝被信息操控【148】

作者: 宝贝这么学 | 来源:发表于2019-08-13 13:58 被阅读0次

2019年8月7日学习小结。

之前的文章《胎教素材的变化问题》里,讨论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家长们胎教时候给孩子听的是古典音乐,而孩子出生之后就立刻改听童谣了?”

如果追着这个问题继续多想一想,我想知道:“音乐胎教是有效的吗?”

教授的故事

打开搜索引擎,去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几乎所有的文章里,我都读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前依斯特曼音乐学院名誉教授多拉德·谢特勒做了一个著名的胎教实验。在长达14年之久的研究中,谢特勒研究了怀孕期间听古典音乐如何对儿童智力产生影响。一组胎儿从怀孕5个月一直到出生,每天听特定的古典音乐两次,每次5分钟,而另一组胎儿不接受音乐刺激。孩子出生后,谢特勒每隔一两周就去拜访实验中两个组所有的父母和孩子,这种访问一直持续了10年。谢特勒发现音乐胎教组儿童比无音乐胎教组的儿童提前3-6个月开始说话。他们有更多的音乐天赋,学习也更好。谢特勒认为胎教对儿童语言和音乐等方面的认知力发展有显著的影响。”[1]

所以,音乐胎教是有效的!

故事的疑点

谨慎而多疑的草莓爸爸在读完这个故事之后,觉得有些可疑的地方。

1.草莓爸爸的所有文章里引用了别人的观点或者文字都会尽可能给出来源,方便读者找出信息的源头查证。而多拉德·谢特勒教授的故事,却没有任何一篇给出故事的出处和来源。

2.这个例子里的主角是“多拉德·谢特勒教授”,并且是音乐学院的名誉教授。我怀疑这个故事是想利用“诉诸权威”来证明“音乐胎教是有效的”。可是我都不确定这个权威是否真的存在,我怎么能信服?

3.“名誉教授”一般都给在学术界做出突出贡献的学者,来表彰他们的成绩。他们不是靠自己的工作能力本身在专业领域里得到“教授”的;况且,国外一般只授予名誉博士,较少授予名誉教授的名称。

4.故事里前面是“长达14年之久的研究”,后面成了“这种访问一直持续了10年”,胎教的孩子们在娘胎里待了4年之久吗?

5.实验结果可靠,需要的是控制变量对比。“谢特勒发现音乐胎教组儿童比无音乐胎教组的儿童提前3-6个月开始说话。他们有更多的音乐天赋,学习也更好。”这些孩子除了胎教之外,是否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音乐胎教组儿童可能父母更喜欢和孩子说话,所以这些儿童很可能相比于另一组父母不喜欢和孩子说话的儿童提前3-6个月开始说话。这个实验里,难道谢特勒选取的家庭父母和孩子说话的频率是一样的?如果不一样,那么就无法得出上述的结论;即使一样,还要看其他因素。

说了这么多的疑点,你还觉得音乐胎教是有效的吗?

顺藤摸瓜

提出了问题,还要解决问题。我打算查一查是否可以找到这条信息的来源。

1.先看看有没有“依斯特曼音乐学院”,如果这个机构是杜撰的,那么很可能教授这位人物也是杜撰的了。经过搜索,找到了美国“EastmanSchool of Music”,是存在的。

2.根据译名“多拉德·谢特勒”找到了这位教授,名字是“Donald J. Shetler”。并且在音乐学院的主页里找了这位老师的主页[2],看了他的简介,确实有研究过音乐和胎教的关系。 而且,他真的是“名誉教授”,“professor emeritus of music education”即“音乐教育荣誉退休教授”。有这个名誉是因为,他退休时候是“senior faculty associate”,翻译过来是“高级教师助理”,还远远没有达到教授的级别。

3.用“DONALD SHETLER”的名字去谷歌学术里找教授发表的文章,刚好,排在第一位的也是被引用次数做多的一篇就出现了《The inquiry into prenatal musical experience: A report of the Eastman project 1980–1987》[3]。看了一下摘要,看来故事应该就是来源于这篇文献了。

解开疑团

既然找到了这篇文章,就可以看看印证故事的内容是否属实了。不过我没有文献的下载权限,于是像美国的朋友寻求帮助,可是朋友刚好外出开会了;最后我通过一个论坛金币悬赏找人帮我搞定了,获得了全文。

从文章标题就可以看出来,这项研究是在1980–1987进行了,也就是30年前了。30年里,科技也是日新月异,那时候的结论即使在当时可靠,可能现在也有所变化了。

而引用这个故事的媒体,没有一家提到这是一项过时的研究,不知道是不是有意的。

从文章里的内容来看,这项研究里谢特勒只是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里不断的改进自己的研究方式,而不是对某个家庭一直进行跟踪。并且,在结尾部分里,他这样写道[3]:

“we are reluctant to advance the hypothesis that musical stimulation of the in utero infant will have significant behavioral effects on development”

翻译过来就是:“我们很勉强的提出一个假设,即子宫内婴儿的音乐刺激会对其发育产生重大的行为影响”。

所以,结论很清楚了:一个广为流传的用于证明“音乐胎教是有效”的故事里,真真假假掺入了很多信息,利用人们对于“荣誉教授”的信任,去说明作者自己的观点。

这就是“信息操控”。希望我们都可以擦亮自己的眼睛,去探寻真相。

本文说了这么多,只是说明了多拉德·谢特勒的故事是假的,并没有解决“音乐胎教是否有效”这个问题,我们明天继续谈这个问题。

下面总结一下草莓今天的学习情况:

英语方面:复习了英语卡片。

References: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1119/05/32901809_795797983.shtml

[2] https://www.esm.rochester.edu/about/portraits/shetler/

[3] https://psycnet.apa.org/record/1989-32440-001

相关文章

  • 草莓爸爸:拒绝被信息操控【148】

    2019年8月7日学习小结。 之前的文章《胎教素材的变化问题》里,讨论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家长们胎教时候给...

  • 2018.01.18.多云.星期四

    "妈妈,你都不经心照顾你的儿子!"被妈妈拒绝买草莓的请求。

  • 兽语者

    被操控的社会 … 当!!被操控 当??被操控 ……… 最终思想被操控 世界好像变得如此美好 好像梦一般 纵使生活在...

  • 反操控

    反操控=拒绝被操控。 一位拥有独立智慧的先生向我控诉:我痛恨这个社会的物欲横流。导火线是,我不在家的时候,他整理出...

  • 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摆脱操控

    看完《网络素养》一书,自身收获很多。我将互联网的操控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对注意力的操控,二是对我们被互联网信息的操控...

  • 避免被操控与操控

    昨讲了《对话的力量》里面,如何积极应对他人的批评。很多时候他人对我们批评完还会提出要求,那如果不想答应对方的要求怎...

  • 看似操控,实则被操控

    场景一 监狱门口 门“吱呀”一声,伴着沉重的铁锈被打开了。 一缕刺眼的阳光射过来,程勇努力的适应了一下,还是睁不开...

  • 我们都不愿住在垃圾场,但是手机就是最大的垃圾场

    在这种被信息裹挟的时代,我们几乎没有拒绝的权利:被信息接触的成本太低廉,拒绝的代价太高。 所有人都在要流量,于是短...

  • 2019-08-11

    本地连接Kafka提示连接被拒绝,解决办法 本地连接Kafka提示连接被拒绝,报错信息如下。 :30:34.701...

  • 爸爸的草莓🍓

    从小我和我爸就不怎么说话,总觉得没有什么话可说的。跟妈妈关系好好太多。 在我的印象里,我爸就是很凶。所以我也不愿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草莓爸爸:拒绝被信息操控【14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fgv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