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连岳推荐了罗伯特·B.西奥迪尼作品《影响力》,基于自己对心理学的好奇就买了书读了起来,书一点都不难读,很多心理学的实验结果特别让人震撼,现在说说读后感。
书的开端抛出影响力的武器,以很多我们常就范的陷阱来告诉我们,我们被消无声息的影响了。例如:原本不畅销的东西,价格乘以2后反而被一抢而空。我们跟动物一样对刺激做出了不假思索的机械反应,这让我们常常后悔,那么我们就该注意这些影响力武器,去观察他,接受他,防范他。接下来作者分别介绍了六大武器:
互惠- 对他人的某种行为,我们要以一种类似的行为去加以回报。
承诺和一致 -一旦做出了一个选择或采取了某种立场,我们就会立刻碰到来自内心和外部的压力,迫使我们的言行和它保持一致。
社会认同-在判断何为正确时,我们会根据别人的意见行事,尤其是当我们在特定情形下判断某一行为是否正确时。
喜好 -我们更容易答应自己认识和喜爱的人所提出的要求,从而被商家利用,让我们顺从。
权威 -他所具有的强大力量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即使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也会为了服从权威的命令做出一些完全丧失理智的事情来。
稀缺-稀缺原理会对我们行为的方方面面造成影响,对失去某种东西的恐惧似乎比对获得同一物品的渴望,更能激发人们的行动力。
哦,对了,书的开头有一个影响力水平测试,我做了题,但是我不知道答案或者说我的水平,我还没学会那个扫码找答案。(按要求下载了app但是并没有看见答案,我可能笨,不会寻找。反正我觉得应该是不及格,否则我怎么会轻易就下载了这个一点用没有的app呢?)
书中文字轻松,有理论有事实,这事实是实验和真实发生的事例,还有作者作为研究员深入一线的观察所得。写书就是做学问,说明白一个概念,举很多的事例,研究和科研的成果公布,多方论证一个现象背后的问题,这种行事风格给我以启发。“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小就接触的一句话,但真正明白就是读这本书从作者身上得到的。
最常用到这些武器的是销售公司,他们在宣传产品,销售产品上都用到了这六大工具或者工具组合,例如安利的免费试用,特百惠的家庭聚会销售,宝洁发起的有奖征文比赛等等。还有政客们,也是用的炉火纯青,是的,他们本身就是靠影响力上位的。
我最感震惊的武器就是社会认同和权威。其中社会认同“罐头笑声”为引子,(我才知道情景喜剧中的笑声是这个名字)说出我们那种无意识、条件反射式的认同。这里解释了邪教是怎么运转的,而且研究人员亲身潜伏其中观察所得(再一次像研究员致敬)。还有一个概念就是“多元无知”,受害者迫切需要帮助,全体旁观者却无动于衷。结合身边的事就是老人摔倒,没人扶。新闻媒体都会谴责路过的人冷血,但心理学能解释,每个人都判断别人会扶的,不用我,然后就真的没人扶了。(抛开扶不起这个梗)看到书中有样学样举例说自杀新闻大肆宣传,自杀和事故就高发这个事,想起富士康连续跳楼事件,终于明白这不是富士康的错而是新闻媒体的无良之举,有意思。
权威武器人人中招,著名实验米尔格拉姆实验,作为“老师”的受试者不接受哀求,没放弃权利讲电击拉到最大,因为,受试者没办法公然违抗自己的上级(穿实验室大褂的研究员),所以完全不管这么做给他人情绪和身体上的伤害。联想我们自己,官大一级压死人,制服的权威,豪车奢侈品等身份标志,哪一个不是无法拒绝的形象啊,对此我们要鉴别真权威,才不至于上当受骗,或者做出违心的事来。
我读书慢,心得也乱呼呼,希望我的叙述总结能帮到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