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曾被舍友称作能搞研究的人,从另一方面来说这可能是在说我喜欢闷头做自己的事。但是我违背众望没有考研。一出来工作了几年后觉得自己的能力实在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自己得出一个结论应该去考研而不是去工作。何况大部队都在考研,通过考研提升自己的能力、学位、名声不是很不错嘛。
这是我初次萌发这样的感受,尤其是家里面有一位读医学博士的妹妹,从大家的口里我能感受到他们对于高学历者的倾慕。也许是被这份倾慕所感染,自己本来就不坚定的内心很快就被动摇。
我下定决心觉得考研是我将来唯一的出路。
甚至在各种机缘的促成下我提出了辞职,花了三年的时间学习各种知识、阅读各种书籍,参加考试发现一次不如一次,中间的一次还是因为发烧没有考成。但也是这次我可能开始放下考研的执念。
我都忘记了自己当初是为什么不选则考研,因为我觉得大学的学习对我的帮助不大。或者说我的理解能力跟不上大学的节奏。完全看完一本《诗经》我需要一个月,要带上背诵和理解,我喜欢每天只是学习一点内容,一个月差不多能读完一本书。但是大学一周就得把《诗经》看完,而且是快速理解和记忆。我是个接受力和适应力都比较慢的人。快让我有压力,尽管我总是看起来忙忙叨叨,但我实际上什么也没有完成。我总觉得我做的事情都需要很多的时间,需要拉很长的战线。我的进步有时候得用年看,而不是用天或者月。
学习对我看起来有着没有意义的吸引力。我一边看着书,一边又觉得这些书没有什么用处。
我和自家的小表妹聊天。在旁人的眼里和自己的心中我觉得我能和她聊得来。毕竟两个人思想看起来似乎都很超脱。直到我们一起出门住了两天。我才油然而生一种感受: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吸引真的不是什么学历和长相决定的。
当然我那小表妹并没有什么出众的长相。倒是有着现在还算少有的博士学位。我对博士的印象来自于我的大学老师,刚一毕业就带我们的让我们叫她婧姐的老师。教授也是一位我喜欢的知识和阅历非常多的人。他们给我一种能涵养人的感觉。
就是那种“海纳百川”般的人物,谦逊、诚实、善良。就像他们转述他们的老师的话“一个阅历越多、能力越强、学历越高的人越觉得自己学的不好、不够......”
我被这样的话语和思想震撼,觉得这才是一个懂治学的人的态度。
所以我就拿这个标准衡量别人,也看待我的小表妹。
我没想到这样一个人对我影响这么大。
她是一个很有自己想法的人。她的想法强大到想要把我吞进去。什么都想让我按照她的意愿来,稍不顺意就会对我不耐烦。
说句比较让人难堪的话,以前可能只有我不耐烦别人,并没有别人对我不耐烦的时候。但我今天见识了她的本事,相较于我过之而无不足。
她嫌我不习惯化妆就要给我买口红。那种东西我不是自己没有买过,用了一两次之后再没有用就直接过期了。但她恼怒着继续塞给我她想要给我的东西,还说如果我不要这种东西她就要离开我,回她的学校,我们住的地方离她的学校很近。
我有点无奈的讲“那你离开吧。”
她脱口而出:“你以为我不能吗?”
我感受到了威胁,但也只是笑着和她说自己会感谢她的好意,尝试改变自己。但我的内心深处其实无比憎恶我的反应。
晚上一段偶然延伸的对话让我突然间睡意全无。
我已经两三年没有这样的感觉了。我害怕这种感觉,也不喜欢带给我这种感觉的人。
她说“你只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管别人。你太受你的父母宠爱了。”
我突然间就涌上来的孤独的感觉。突觉得就自己一人,虽然我和她短暂地住在一起。虽然别人说过类似这样的话。虽然我自己一个人总是这样强调着,但是从她嘴里说出来我还是浑身不适。
我多和别人说几句话确认信息,她说人家都觉得你很烦了,你还在那说,我都替你抱不平。她确实是不平了,通过埋怨我、职责我的方式。
当我说那是责备的时候她一点都不觉得。反倒觉得我无理取闹、无中生有、无所事事。裤子需要擦了,手机需要充电了,饭要吃好了,快发车了没有时间买东西了,人太多了不要看了。
她有她的优点,但在性情上实在是和我合不来。对我来说这有点像打一巴掌给一个枣的感觉。
我甚至觉得那个总是给她设置毕业障碍的老师影响了她。她说出来的话真的不怎么中听。就像她曾经因为那些无耻的话受过的伤那样,我也在感情上有了伤口。她割给我却一点都不觉得是伤口。
想想自己为什么去考研,如果是这样不好进、不好出、又没有什么大提升的地方,不进也罢。
也许我还不会放弃,只是没有那么多执念。不再把分数和能否进某一个地方作为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