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1:
如果你接受把心事外化,以有形的方式记录下来是值得一试的想法,那么确保用正确的步骤和程序充分实现这种做法的好处就具有建设性。我们好像不是天生喜欢写字记录东西,而是习惯了把心事留在脑子里,所以需要借助外力的帮助才能改变这种行为模式,我们很容易被自己的大脑欺骗,我们想到一件事的时候,他是那么的清晰明朗,我们就以为自己永远也不会忘记它,以后任何时候再想起来都是一清二楚的,当然,两分钟以后我们就忘了刚才想过的事!如果你把他忘得一干二净,当然不好!但他现在很可能被保存到心里存储器中,已经开始损害你全神贯注的能力了!
我再说一遍,你要调动心智,你要知道你自己比你自己的大脑聪明的多,所以你要主导大脑接收和产生的思想。认识到大脑的局限,充分利用其他的设备,恰恰体现了你自身的成熟。
片段2:
记录新想法的工具越是便捷,用的越多,你想到的点子和主意就越多,它们就越容易创造价值,不管你碰巧在什么时间和地点想到它。我本人有两个用处极大的工具。一个是钱包,里面装着纸和笔,我把它跟驾照和信用卡一道随身携带。另一个是我的笔记本电脑。我用纸和笔来收集可能有意义、有价值的想法,用笔记本电脑来充当大脑的延伸,处理我记下来的东西。我设定了自己的个人系统,并且养成习惯,让零散的想法有所安置。所以,我外出时想清空大脑,往往只有带着钱包就行。如果我发现要用到其他系统的一些资料,或者我要做一件其他系统安排自己的事,那个系统不在我身边,那么,我只需写一张便条提醒自己,回去再做就行了。
在电话旁、在你可能想起做什么事的地方准备好纸和笔是个好主意,比如在工作场所、船上、车里(等待通行而不是开车的时候!)。每逢我发现自己要在某个地方停留15分钟以上,手边又有可供写字的地方,我就会掏出纸和笔。我发现,如果我懒得记东西,原因往往很简单:手边没有记录的工具,不方便写字。最好让记录简单易行,并且毫无不方便的感觉。
I:拆书引导
以前上学的时候非常喜欢溜号,上面老师在讲数学题,我的神儿已经飞到香港去了,或者吃着饭的时候突然想到有一件事没有办,然后用脑子记下来,打算一会去做,我想问问在现场的小伙伴有没有过这种情况?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很多人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会突然有一些奇思妙想,比如你在写一份报告,突然间想到了一个很好的想法,能够提高团队的凝聚力的同时提高销售业绩,然后你记在脑子里,继续写报告,过两天你想把那个想法告诉你的团队的时候,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的大脑是用来产生想法的,而不是保存想法的,一旦把大脑从他的纷繁思绪的喧嚣中解放出来,你会发觉,他能以全新的方式专注你的生活和工作。你该想的是材料的外延,而不是材料本身,有趣的矛盾之处在于人们好像想把事情装在大脑里,以此来掌控他们却不明白这么做只会适得其反,你觉得有什么事情不对劲的时候不要一味对其冥思苦想,你可以把它外化,不拘于形式,把你能想到的全部细节都写出来,记住大脑的强项不是同时思考几件事,把信息全装在大脑里,只会让你无所适从。
那么如何做到快速的记录新想法呢?作者告诉我们:记录新想法的工具越是便捷,用的越多,你想到的点子和主意就越多。
具体方法如下:
1.在随身携带的钱包里放入纸和笔,快速记录自己想到的有意义有价值的新想法
2.笔记本电脑-用电脑来作为大脑的延伸,处理自己的记录下来的想法。设定自己的系统,并养成习惯,让自己的想法有所安置。
A1:联想以前的经验
我是一个特别不喜欢记录的人,平时喜欢旅行,摄影,美食,有一次我在电视里看到布拉格一个很漂亮的洞穴餐厅,就想要记住这个地方,将来出国旅行的时候要去体验一下,拍拍照!但因为当时只是记录在脑子里,当我真的去到布拉格想去那个餐厅的时候,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叫什么名字了,就让我特别遗憾没有去到那里。如果我当时身边有笔和纸能把它记录下来,在把它在电脑里整理成一个布拉格之旅的清单,那我的布拉格之旅肯定会更加完美。
A2:以后怎么用
1.我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把想法的收集情境分为外出和在家时:
外出时:我会使用便签app,随时收集突然冒出来的想法
在家时:我在墙上放了一个小木板,我会把我的想法先写到便签纸上,然后把便签纸订到木板上,提醒自己。
2.设定自己的系统:我会选择把这些想法用电脑整理之后,保存到印象笔记里。
大脑被快速清空了之后,我在做事情的时候就能够更加专注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