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年人的读书笔记
太阳底下努力生活的人  沈从文

太阳底下努力生活的人  沈从文

作者: ruby涵 | 来源:发表于2021-09-01 13:15 被阅读0次

        借用文章这段话,感动:

          得到罗老师第一次和贾行家描述他对《文化参考》的预期时说:人人心里都有那么一个文艺的火苗在跳动,可是,谁的日子也都不好过,你的任务是别让它们灭了。这个专栏,可以用人作为打开的界面,文学和艺术,都是人学嘛。朝着这个方向去做,就能坚持下来。那么,我就要告诉你:点燃我心里这个火苗的人是谁?让它一直燃烧至今的又是谁?都是同一个人——我们的小说大师沈从文。

        他小学都没毕业,后来却成了西南联大和北大的文学教授。大家知道《边城》吗?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也许是整个文学史上上最美丽的一部小说,写的是一个世外桃源一样的小城,一个少女的爱情,21章像21幅画构成的山水册页。

        完美的东西容易脆弱,体量一般都不会大。慢慢品读,《边城》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爱情故事,它写的是一种干净的生命状态,是沈从文心目里最美的民族精神。

        干净和美很难保持,所以被推到极致的时候,就容易让人伤感,甚至是悲哀。

        有痛苦经历的人,经过生活磨难的人,仍然依旧爱生活,对人,对日子充满美好。

          沈从文从小经历的残忍和恐怖,是别的小说家编都编不出来的。我的孩子10岁,不让看暴力残忍画面,怕他心中永远留下可怕恐怖的阴影,对于生活在军阀混战,尸野遍地的年代,人们能正常生存下来已经足够强大。

          沈从文在他的《自传》里写,他十几岁在外当兵的时候,在街上“常常可以看见一幅动人的图画,前面几个兵士,中间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孩子,挑着两个人头,这人头便常常是这小孩子的父亲或叔伯”。

        这其实是一个典型的心理创伤案例。那个场面刺激了他的童年记忆,一个人从小目睹这类场景,心理是肯定要出问题的。

          心灵创伤带给人们什么?有的麻木,活着的身躯,死的灵魂;有的人暴力,有的人脆弱,有的人坚强勇敢面对。

          沈从文也有类似的痕迹,他小说里处理人物的死亡好像不当一回事儿,这就属于用漠然来消解。他写故事狠起来比余华还狠,余华是从小看死人,他是从小看杀人。但更多的情况是:他努力从残酷的现实里寻找美,寻找感动,进行自我疗愈,直到成为精神上的升华。

        沈从文中年的时候,在给妻子张兆和的信里,讲了自己的世界观,他说:对于自然和生活,“我皆异常的感动,且异常爱他们……我希望活得长一点,把生活完全发展到我自己这份工作上来。我会用自己的力量,为所谓人生,解释得比任何人皆庄严与透入些!因为我爱了世界,爱了人类。对于我自己,便成为受难者。”他笔下的美,不是单纯的,而是从血污和苦难里开花结果。

        我们写血污,写灰暗,写绝望和挣扎,因为我们生而不幸,没见过别的,还因为我们相信人值得一个更好的所在。

        我不会用一个自己不相信的、光明却空洞的东西来搪塞我的读者。我尊敬的艺术家大多像沈从文这样,看到了世界的残酷,仍然艰难地去热爱,仍然创造复杂的美。

        导演侯孝贤拍电影《悲情城市》时的标准就是:拍出沈从文笔下那种“太阳底下努力生活的人”。

              另一个角度:一个作家的伟大,你可以看他写了什么,也可以看他绝对不写什么。就像一篇文章,一件产品设计,删掉的东西决定了品质。

        沈从文是最纯粹的小说家,他要写的完全是人,是真实的人性和具体的生活,他拒绝成为任何观念的工具和媒介。三四十年代,有的人批评他不写革命题材,他说:“你们要的东西很容易写,可是我存心放弃你们。”他的理由很单纯,因为那样会扭曲小说的人物,既欺骗了读者,也欺骗了自己。他说:“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种庙供奉的是人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太阳底下努力生活的人  沈从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fpxw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