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权威的人,外行的话

权威的人,外行的话

作者: 金中罩 | 来源:发表于2019-07-07 22:37 被阅读0次

    权威是使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一般在某种范围里是最有威望、地位的人或事物。权威很强大,象征着力量与威望;权威又很渺小,因为权威存在边界。比如,一片社区的权威、一个城市的权威、一个国家的权威之间的不同。

    边界可以框定的,不止有权威,还有最好、纪录、传奇等。比如见怪不怪,比如曾经沧海难为水,比如上中小学时邻居口中所谓的高分传奇。一旦超出一定范围,曾经的最好、纪录、传奇等常常不复存在。

    同样,江湖地位也有边界,这种边界表现在很多方面,有江湖与庙堂之间的边界;也有江湖区域之间的边界,比如北宋和西夏的江湖;还有江湖领域之间的边界,比如练武之人的江湖与习文之人的江湖。

    因为江湖有边界,所以江湖人士一旦跨越边界,就会丧失权威。比如,宋江被招安后,从江湖到庙堂的转换;比如,西夏一等一的高手,到了中原后就不一定还是顶尖高手;比如,练武之人的飞檐走壁,在习文之人眼里就是匹夫之勇。

    在一个江湖范围之内问鼎的人,如果守在江湖范围之内,那么他会继续是江湖里人们津津乐道的传说;如果来到江湖范围之外,那么关于他的江湖传说就会跟随他的离开,消失在江湖中。

    比如,今年5月,张朝阳曾在首届搜狐科技5G峰会上称,5G基站密度极高,再加上是毫米波,频率高,根据他自己的物理知识判断,5G对人体的危害是很大。

    对于这一番言论,日前,张朝阳在媒体见面会上再次谈及5G的人体危害问题。不过,这次,张朝阳表示:“我收回那句话,我真的不是5G健康方面的专家,我真的不太懂,我只是看到一些报道,还需要专家进一步研究。”

    所有的权威都是一定范围内的权威,这种权威只有在这个范围内使用才够格。一旦一个人将其在一个领域的权威性,挪到另一个领域时,就会出现看似看似小儿科的错误。

    导致上述情况的原因是,我们所有的认识其实都建立在“偏见”之上。

    1. 角色不同,导致看待世界的视角不同。

    人出生后,会被各种各样的角色定义,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立场,也有一个自己看待世界的角度。同一个世界,在不同人眼中有不同的画面,每个画面都只是世界的一个部分。

    比如,在地铁⻋厢⾥,有孩⼦的妈妈看到啼哭的婴⼉,⼥孩看到其他女孩的衣服搭配,⼩偷看到⼼不在焉的乘客……

    2. 经历不同,导致加工信息的方式不同。

    我们时刻都在向周围世界学习,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使得一个人加工信息的经验和方式深深打上个人烙印,导致对世界的解读方式不同。每一个解读方式,都只关注到了世界的一个部分。

    比如,请美国人到中国人家里做客。中国人观念里谦让为主,盘子里都会剩点菜,不会吃干净;而美国人恰恰相反,必须吃完饭菜才表示尊敬主人,表示主人的饭菜美味可口。

    3. 条件不同,认识受到时代局限。

    人类社会不断发展,我们对于社会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很多过去的观念和所谓的真理都发生变化,有了新的认识。可是,即使到现在,谁又能说我们的认识正确呢?

    比如,人们普遍认为科学能让我们过得更明白,但人们慢慢发现,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再到“广义相对论”“宇宙大爆炸”,乃至“量子物理学”,人类无数次以为自己获得了正确的认识、找到了世界的本质。可是,结果呢?我们发现前面还有无数个黑洞……

    4. 投入不同,出现以偏概全的情况。

    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没有人愿意花费精力认真听你讲完,了解你的全部信息,导致所有的认识和评判都是建立在“没掌握基本信息”上。比如,很多辩论往往“鸡同鸭讲”,常常一方在根本没有了解对方在说什么的时候,就攻击对方“所谓的论点”,导致说不到点子上。

    再比如,你写论文时,有时候外审给来的意见,很浅薄,一看就知道没有读文章。因为大家精力有限,没有人会在上面投入太多精力,这就导致评判和意见带有偏见。这是一种主观上的以偏概全,即“我们没有时间和精力为你投入足够的关注”。

    还有一种是客观上的以偏概全,即“我不知道我投入精力了解的只是一部分”。比如,盲人摸象,不同盲人摸到大象的不同部位,由此都觉得大象是自己摸到的那个样子,不知道自己看到的只是大象的一部分。

    种种局限,导致我们哪怕对于自己熟悉的领域都不一定看到全貌,更何况超出我们所关注领域范围的议题。

    面对自己不懂的,巴菲特的做法是远离、不买。每个人,终将面临无尽的未知,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1. 保持谦卑,敬畏未知。

    我们对于事物的认识,永远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全面,由此任何一个认识都难以作为绝对正确的评判标准。因为每个认识之外,都有无数个未知等着。所以,我们要知道⾃⼰不知道,这已经⽐不知道⾃⼰不知道前进了⼀⼤步。

    比如,中医⿊⼀定正确吗?那些靠经验获得的知识,在特定时期有很⼤价值。你可以按照自己的认识行事,但不能就认为自己逻辑是对的,是作为评判其他的正确标准。

    2. 敞开心胸,不预设立场。

    预设立场就是先入之见,有时是有意识的,有时是无意识的。预设立场一旦在我们大脑扎根,就会时刻驾驭我们的行动。

    比如,有人相信有来世,有人不相信有来世。一旦有人在大脑预设了一个立场,后面的行为就会出现很大不同。我们要对⾃⼰诚实,不预设⽴场,保持开放心态,准备随时修正⾃⼰的观点。

    3. 杜绝“噪音”,独立思考。

    既然所有的认识都是偏见,那么所有用来作为决策的认识都应该被审视,无论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尤其当有的认识明显产生于信息不足时,更应该保持怀疑。

    比如,前面毕业论文的例子,很多外审在没有仔细阅读读文章、知道你的论文在说什么的时候,就提出所谓的评判和意见,可以想象这些认识的价值了。

    很多事情,最了解的人是你,哪怕是自己的亲人,有时候给出的意见也不一定是掌握了最全面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别人所谓的意见就成为了“噪音”,这种时候应该坚持独立思考。

    4. 拓展认知,建立多元思维。

    如果所有认识都是偏见,那我们还要不要去认识?还要不要将认识作为决策的依据?答案是肯定的。

    我们不能依靠抓阄去决策,认识仍然是决策的依据。既然如此,我们就需要让认识少些片面、多些全面。

    如何做呢?那就努⼒像芒格说的那样,努力建立多元思维,提高全面看问题的能⼒。因为洞⻅往往只能从特定⻆度才能看到,如果不掌握多个特定⻆度的知识和技能,就很难拥有这种洞⻅。

    PS:

    就像张朝阳一样,我们很容易听信不知在哪儿偶尔看到的信息,而至于这个信息到底是不是正确的,因为我们对这个领域不甚了解,从而无法进行验证,导致犯下小儿科错误。

    如果将这种信息,用于自己的决策,则可能带来失败结果;如果将这种信息,散布给其他人,则会误导其他人。比如,张朝阳关于5G的言论。

    这事实上,就是价值投资者“能力圈”原则的体现。

    在股市上做决策时,一些不经意间发现的信息也是这样,这类信息非常具有诱惑力,结果导致在我们决策上的权重过高,导致错误决策。比如,所谓的小道信息、一项利好政策等。

    微信公众号:金中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权威的人,外行的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fqw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