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能力、演技与利益,谁是美国背后的主人?

​能力、演技与利益,谁是美国背后的主人?

作者: 愚不安愚 | 来源:发表于2019-11-15 12:29 被阅读0次
图片来自 | 视觉中国

憋了好多天,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要跟大家聊的是美国大选那些事。

大选基本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参考打彩票。要想中头奖,你得是那个集实力和运气与运气与一身的人,然后再买张彩票。同样的,要竞选总统,就得有一个政党,然后还得在里边混的不错,大家都认可你。

第二阶段:综艺节目拉票环节。比分焦灼的时候,总会有人冒出来饱含深情,低声诉说那不堪回首的往事,然后泪洒现场。赢得观众的信任和同情。同样的,推出本党候选人后,各党派也要开个大会。候选人的老婆、家人、党内大佬轮番上台真情流露,言辞恳切处处体现出候选人的优秀与善良。然后一家人感动的抱在一起,屏幕前的亿万人们备受感动惊呼“选他 !选他!选他!(帮我@李佳琦)”

第三阶段:电影宣发。打破象牙塔,到群众中去。关注度和宣发力度成正比。到这个阶段就该候选人登场、各显神通了。为求选票他们深入基层发表演说,了解人民疾苦,高喊口号,承诺上台为民分忧。

第四阶段:给鸡蛋挑篮子。在投资领域,有人会告诉你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但如果你只有一个鸡蛋可以做选择,你就得放进最能精准匹配自己的需求的哪个篮子。这个阶段是投票环节,选民为自己的选择投出神圣的一票(同时选出选举人)。

第五阶段:文艺汇演。各州选出的选举人组队代表各州(按人民投票结果)再投一次票做汇总,集体表演完毕。

流程结束。

我们从第三个阶段:“ 到群众中去 ”开始说起。最早到群众中去的那批人,其实没总统候选人什么事。那个时候人们的娱乐活动比较匮乏,看书就是为数不多的精神享受。喜欢深入基层的,恰好是文化名流。你无法想象当时的他们受到的待遇。访问完美国的狄更斯给朋友写了封信:

我无法向你形容我所受到的欢迎,人群四处追随者,欢呼着,各种富丽堂皇的舞会和酒会,各种公众人物左右相随,这个地球上大概没有一个国王或皇帝有过这样的待遇。如果我乘着马车,人群就会把车簇拥起来并送我回家。如果我进了剧院,所有的人都会起立,然后音乐从头开始。

那是一个尊重知识、敬畏知识的时代。慢慢的演讲厅就出现了,忙完工作的人们也逐渐开始有了去演讲厅听演讲辩论的习惯。

辩论场热闹非凡

1854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一个小镇,一场大辩论开始了。整个会场人声鼎沸,观看的人们听的入神,不由得跟随着台上两个辩手各自站队。在双方精彩的陈述后,观众总会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给自己支持的一方,又同时不忘给对手尖酸的嘲讽。如果这一幕放在今天,那只可能是世界杯才能表现出的兴奋。

台上站着的那两位,一个叫亚伯拉罕·林肯,一个叫斯蒂芬·道格拉斯。辩论开始之前他们两人先立了规矩,以免影响发挥。最终商定的结果是由道格拉斯率先发言三小时,接着轮到林肯三个半小时,最后道格拉斯继续反驳半小时。

辩论开始,台上道格拉斯风度翩翩,引经据典发表意见。等轮到林肯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下午五点了。情况不妙,但林肯很稳,没急着反驳,反而先跟台下的观众说,让大家先回去吃个饭,一会再回来。大家一想也对,就吃完饭了才又赶过来。

那时候人们的热情是难以想象。动辄几个小时的辩论,你不禁会感叹,能津津有味的听完这么长时间辩论的,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如果当时是总统候选人发表竞选演说,那观众热情估计还可以理解。但那个时候,这哥俩连参议院议员都不是。

林肯和道格拉斯的辩论像是美国政治辩论前夜的一声惊雷,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不过震动过后便是漫长的寂静。等辩论再次掀起轩然大波,时间已经来到了1960年。美国总统选举辩论出现再了电视机屏幕上,聚光灯下站着的是时任美国副总统尼克松,和一个资历尚浅的参议员肯尼迪。这看起来像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比赛,不过结果却让无数人意外。

肯尼迪尼克松电视辩论

台上的肯尼迪少年英雄英姿勃发(芳龄43),对面见过大阵仗的尼克松不巧刚动过手术,身体还没回复过来。电视机展示给大众的两人形象,让人们原本的固执的观点似乎一瞬间被推翻了,观众对辩论又开始有了期待。两个人一共辩论四场,每次一小时。时间不长,但是观看的人数却来到了破天荒的6000多万人。在广播上听到辩论的人们,感觉他俩辩论的表现没有多大的差别,不过更多的人看到的是电视。比起显得萎靡的尼克松,辩论场上活力四射的肯尼迪显然更具备一个合格总统应该有模样。经此一战肯尼迪暴得大名,一鼓作气问鼎总统。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了电视媒体的巨大威力。

辩论场在电视的加持下,展示变得越来越重要。光芒照射下,人们总会更喜欢相貌堂堂,精神勃发的那一个。站在辩论台上的候选人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再电视机的放大下,他们的形象好像就成了自己政见的一部分,我不知道辩论结束后还会有多少人记得候选人的发言。但我敢肯定,没多少人会忘掉候选人的摸样。试想辩论电视直播的会场出现的是三百多斤、满脸横肉的美国前总统塔夫脱。估计他要想拿到选民手里的投票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300斤塔夫脱和威尔逊

不过在选举演进的路上,工于心计的政客们从没让人失望过。他们为求一票,不惜粉墨出演,讨好选民。恍惚间,演技这项技能就在暗潮涌动的总统竞选中变得越来越有市场。二十年后,美国政坛就迎来前好莱坞明星里根,和他对垒的是寻求连任的卡特。和之前肯尼迪与尼克松的情况相差不大,当时评论界也并不看好里根,还嘲讽他:智商低当不了总统。不过他们好像没意识到演技那可是加分项。让他们惊掉下巴的事情发生了,里根在辩论中发挥的相当出色,一举奠定竞选优势。选民怒刷一波火箭,里根一飞冲天直上青云。

天下第二帅的年轻里根

当然,我们不能说有演员经历的人一定成不了一个好总统,但在我们能看到的是在,电视的帮助下,人们对总统的评判标准确实发生了变化。

不光如此,媒体也在不断的进化,让竞争看起来也更具观赏性。但每一个候选人心里都很清楚,他们要争取的选票应该只是所有选民其中的一部分。在美国很多州基本都是固定某党派票仓,他们会坚定站在固定党派一边,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所以政客需要努力的就是把那些摇摆不定的州拉拢到自己一边来。为了这关键的选票,他们卯足了劲。

时间来到2004年,竞选故事变得愈发精彩。候选人的装备也在不断升级着,盘算连任的布什开着“空军一号”在天上耀武扬威,全国环线拉选票。另一边的克里则驾着游艇绕着海岸搞宣传。这时候的竞选也已经有了一套规范化流程标准,上到情报分析、网络宣传,下到形象打造、危机公关,方方面面事无巨细,毕竟这种事情没人能担得起半点闪失。有意思的是布什的竞选小组专门把媒体请来参观了他们的大本营,营地里二十四小时全程有人值守,他们的任务是盯紧竞争对手克里的动向,做数据统计和分析,随时准备着抓到对方的政治把柄,发动一场政治进攻,搞得像场谍战剧。另一边的克里当然也是丝毫不敢懈怠,他的大本营也是忙活一片,热火朝天,占用两层半办公大楼的竞选总部通宵达旦,无眠无休。

布什为讨好选民生啃玉米

硝烟弥漫的另一边是一片祥和景象,布什一会儿悠闲的表演修剪草地,展示自己秀外慧中、踏实勤劳;一会儿又摆出一副“硬汉”形象,打着美国军队总司令的旗号突访驻世界各地的美军营地。

而克里则表演起投掷橄榄球,来表现自己热爱生活,积极阳光。又跑去满大街找能够为他站台宣传的越战老兵(克里曾参加过越战)。战火转移到辩论台上的时候,本来在经济政策上没什么冲突的两个政党互相猛掐。为了总统宝座,两个年过半百的老头,搜肠刮肚把能使的招儿全用上了。

越往后走选举这件事就变得越发精密。超级细分的工作内容和复杂的环节让总统竞选变成一个疯狂撒币的游戏。共和党和民主党在布什和克里竞选的10月头两个星期里,光在电视上砸下的钱就已经到了令人恐怖的1.2亿美金。

很少有候选人能担负的起这笔庞大的费用,当然也没有候选人会自费,在他们身后一个个巨型怪物源源不断的为他们输送血液。正如那位政治家说的“金钱是政治的母乳 ”。19世纪中后期美国出现的巨型的垄断企业——掌握着美国的重要资源、公共设施、生活必需品的托拉斯,为了谋求更大的利益他们选择与政治联姻。

讽刺托拉斯控制国会

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就是那个时代的代表。垄断贸易让他们成为城市的主宰,甚至部分政府官员都沦为他们的代理人。进而通过向两党提供巨额资助,引导舆论介入选举,只手遮天。若进程顺利,当选后的官员也就顺势在国家政策过程上投桃报李,大家各得其所皆大欢喜。

不过一个人的出现打破了维系已久的局面。麦金莱总统遇刺,副总统老罗斯福没来得及按着《圣经》宣誓就直接顶班上台,故事也将在他手上改写。那是的华尔街早已通过在各个公司互相兼任董事,牢牢绑架着美国的实体制造业,民众对托拉斯的厌恶情绪也随着华尔街的风起云涌与日俱增。罗斯福没打招呼,率先从华尔街开刀。

老罗斯福(眼镜很洋气)

行动让同大资本家抗争多年的新闻工作者约瑟夫·普利策大喜过望。好战的工会也站在总统这一边,更多的是饱受剥削的农民和劳工,他们热切期盼着革命的到来。要知道在罗斯福出手整治这些垄断怪物之前,政府几乎从来没有维护过普通民众的利益。

向托拉斯发难的老罗斯福,虽然在后世媒体给评价中并不显眼。但他极力平衡着各个阶层的利益,让每个阶层都有发声的机会,同时小心翼翼的改善贫富差距,让国家经济置于政府的监管之下。平日里呼风唤雨的财阀逐渐消停,不过像是电影中的桥段,狼的野心是没办法被约束的,尤其是当嗅到腥膻的气味。

参考来源:

《美国财团如何影响大选》赵萌

《美国大选辩论:胶着的“达人”秀》张磊

《浅谈镀金时代的美国》时云

《美国大选中的金钱政治》刁大明

《大选辩论,高超的政治游戏》李庆四

《美国大选的看点:秀到极至》 李中

《布什克里最后冲刺大盘点:纲领 竞选策略》祖国斌

《娱乐至死》尼尔·波兹曼

《韬光隐晦五十年:夹着尾巴的崛起》李墨天

想看更多,来公众号《愚不安愚》找我喽!

相关文章

  • ​能力、演技与利益,谁是美国背后的主人?

    憋了好多天,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要跟大家聊的是美国大选那些事。 ​ 大选基本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参考打彩...

  • 安史之乱和独立战争(三)

    关键词:安史之乱独立战争力量利益 还记得《龟兔赛跑》的故事吗? 中国和美国,谁是乌龟?谁是兔子呢? 安史之乱暂告一...

  • 2016.7.28.

    说服,利益,品牌,演技

  • 谁是主人

    昨晚,在花好月圆大酒店吃饭,席间几位公务员小声议论:“这几年公务员工资都没涨,有些钱不好发了,收入下降,不...

  • 谁是主人

    做自己的主人,别替别人做主,这还是个问题吗?这可不一定呢。 一个人心智渐长才懂得,两个人即便再亲密,也各有各的关注...

  • 谁是主人

    起起伏伏烦恼风, 三毒作妖藏识中。 因缘互有客为主, 名利权情主做臣。 ——2022.01.15

  • 头脑与身体,谁是主人?

    星期六的早上,儿子本来想要睡到自然醒的。但还是早早地起床了。因为昨晚接到了通知,今天一早就要去排队做核酸,中午12...

  • 悦读社发言(144)

    如何理解美国人的国民特性——《谁是美国人?》读后 《谁是美国人?》这本书,是亨廷顿继《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 依靠

    没有谁是谁永久的依靠 人只能靠自己 有能力的父母 在你穷困潦倒时可以依靠 没有能力的父母 企图从你身上榨取利益 这...

  • 2017.12.24 →12. 29谁是你身体的主人

    | 12.24谁是你身体的主人 大街上一个个不能昂首挺胸的身体,背后的隐喻是缺乏主体感,即不是自己身体的主人,也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能力、演技与利益,谁是美国背后的主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frki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