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美国人的国民特性——《谁是美国人?》读后
《谁是美国人?》这本书,是亨廷顿继《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之后最重要的著作。秉承作者“文明冲突论”的视角,看待美国国内问题,提出了“谁是美国人”的问题,阐发国民认同(国民特性)这个概念,以及当下美国国民认同面临的危机和挑战,提出重塑“盎格鲁-新教文化”这一美国文明的根本特性,对美国至关重要。
本书的作者,是已故的美国哈佛大学学者塞缪尔·亨廷顿。亨廷顿是享誉世界的国际关系学者,跟基辛格、布热津斯基是哈佛大学的同学,23岁就拿到哈佛博士学位,在哈佛任教,前后长达半个多世纪,也曾经在上世纪70年代末,作为顾问参与过美国最高级别的国家战略安全决策,堪称是上世纪美国顶级的政治学者和国家智囊。
16世纪之后,欧洲各国君主倡导国民意识,努力让民众认为自己是一个群体,而外国是另一个敌对的群体。现代民族国家,就是在这种认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谓法国人、英国人这些概念,才变得越来越清晰,也正是因为这样,近代以来欧洲的战争,才从中世纪那种“国王与国王的战争”变成了“人民与人民的战争”。亨廷顿眼中,美国人的国民认同是什么,又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虽然所谓美国人,最早都是欧洲来的移民,这其中主要是从英国来的移民,但在亨廷顿看来,早期的移民跟后来的移民不一样。他把最早期的移民称为“定居者”,认为他们和后来的其他移民是有区别的,他认为这些定居者,以及定居者的后代,才是美国的核心。所谓的移民,是从一个成熟的社会和文化环境里,迁移到另外一个成熟的社会和文化环境里,比如说从中国移民到欧洲,或者从欧洲移民到中国,你迁移的目的地,已经有完备的文化系统了,你只要想办法融入就好了。但是最早来美洲的欧洲人,他们是要在陌生的土地上按照自己的意志,凭空建立一个社会。他们是带有一种集体的目的感,有意识地要构建一个有别于他们祖国的新的社群,而且是要长期、世代生活在这里的。
美国的国民认同,主要就是以定居者开创的这个规范为蓝本。这种认同,在美国独立之前就已经形成了,但是它被归纳总结出来,是在美国独立之后不久。
随着美国移民的增多,来自世界各地哪的移民都有,共同的祖先这一项就谈不上了,而现在也不可能有参加过独立战争的人了,但是其他四点,你看像共同的语言、宗教、治理原则、风俗习惯,这些都仍然被认为是构成美国的核心要素。构成“美国信念”的这些文化要素当中,亨廷顿着重指出了宗教的重要性。关于这个话题,可能跟我们平常的印象不大相符。提起美国,我们都会觉得这是一个典型的世俗国家:宗教团体在政治上没什么特殊地位,也不是依照宗教法来治国理政,怎么能说是宗教国家呢?
《独立宣言》的理论前提就是“人人生而平等”,同时美国崇尚个体自由和个人奋斗,每个人为自己负责,对福利社会的理念不太感冒。这种美国的精神,都可以从清教徒那找到源头。至于宗教对美国的影响,美国是一个有着世俗政府的基督教占主导地位的国家。美国人的国民认同正在遭遇严重的挑战,那么,到底是什么挑战呢?美国的国民属性已经消失,人种区别在慢慢模糊,语言也出现双语化现象。
美国信念是一种意识形态的东西,而人们改变意识形态并不难,就像发生在苏联的现象,仅靠意识形态立国,非常脆弱。政治原则无法在人们心中激起深厚的感情,不像亲缘、血缘、文化、民族等,可以触动“神秘的记忆心弦”。亨廷顿把从宗教派生出来的盎格鲁-新教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视为美国的希望。他认为,只要美国人重新重视这个文化和价值观,就能重建美国的国民认同。
亨廷顿认为,如何界定美国自己,将决定美国在世界上的作用。他提出了三种可能:第一种,美国人可以拥抱世界,也就是向别国人民和文化开放自己的国家;第二种,美国人可以试图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去改造别国的人民和文化;第三种,美国人可以保持自己社会和文化,使得他不同于别国的社会和文化。在亨廷顿看来,如果是第一种,美国将变成世界人民的美国,美国人的活动将要听命于国际社会;如果是第二种,美国将会变成一个帝国,试图支配世界;如果是第三种,美国仍将是奉行盎格鲁-新教文化的美国人的美国。
他用的还是“文明冲突论”的视角来看世界,把“文化”或者说“文明”,作为划分世界、界定不同人群身份的主要标志,并且从文化当中寻求关于美国前途命运的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