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断舍离》读后感

《断舍离》读后感

作者: 清谷正在勇敢 | 来源:发表于2017-05-05 16:48 被阅读0次

这本书比我想象中写得更好、更深入、彻底和形象。

表面上好像只是讲述家居环境清洁收纳的表象之法,其深意是在探讨我们人自身与外在环境周遭的关系和应对态度。

在这个纷繁复杂、物资、信息暴涨的年代,这本书就好似一剂苦口良药,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认识外在,并以正确的态度应对二者之间的关系和维系。

这几天自己在家也是的确履行了这样的清理收纳法则,不论是家里的清扫、还是衣柜文件的整理,都做到精、简、新,还自己一个高级、高雅、清爽、流通,会呼吸的空间,让身心都得以释放。

书中提到的重新打破“拥有”的旧观念,对此我表示非常惊艳和认同。

的确,人活一世,其实并不曾真实拥有过什么,只是这个世界、这个地球很多资源的暂时保管者。

因为理解了不曾拥有,所以打破了贪婪的虚妄。

因为明白了不在拥有,所以开始珍惜当下的使用体验。

因为知晓了拥有的假相,所以感恩上帝和地球的无私赐予,对万事万物更添敬畏和珍惜之情,更好的体验、享受在当下,觉察出生存这一刻的绝美。

因为明白不会拥有,就不再害怕失去,从而逃脱惶惶不可终日、处心积虑的敛财、护财,更多一份顺其自然的悠然自得、放松平静安详。

摘抄部分:

将身边“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替换为“需要、适合、舒服”的东西,就能让环境变得清爽,由此改善心灵环境,从外在到内在,彻底焕然一新。

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多余的废物;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

断:停止负面的思考模式;

舍:顺从自己的心,割舍既有;

离:松开“多就是好”的念头;

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

断舍离考虑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自问:“这个东西适合自己吗?”。

在筛选物品时,我们要考虑两个维度:一个是我于物品的关系这条关系轴,一个是当下这条时间轴。

从关系轴和时间轴看物品;

我们扔不掉多余的东西,通常是因为我们把轴线错为在了物品于他人、不确定的未来和已经成为过去的过去上了。

如果只是把用不上的东西放进垃圾袋再扔进储藏室的话,那不叫收拾,那不过是把东西改变一下形态换个地方存放而已,是移动。

断舍离药做的,是把用不着的不喜欢不会再用的东西彻底扔出家门,彻底切断它们与自己的关系。

彻底地舍了之后,出现的接受就是——只有对当下的自己合适且必须,也确实在用的东西,才会留在你自己的空间里。

你逐渐会认清,原来在你的生活里竟然充斥着那么多没用的东西,与此同时,你就会只关注那些生活的必需品,懂得拒绝那些非必需品了。

脱离对物品的执念,达到轻松自在的状态。

选择当下和自己相称的东西,在这样的过程中,就不再需要收拾了。

一般的整理收纳术,纵使将着眼点放在如何保管物品上,而断舍离则是以不断地循环代谢位前提,管理,让居住空间永远保持着变动流转的状态。

这并不表示你要去买新的收纳工具去把都关系分类保存下来,而是要减少物品,甚至是在一开始就把收纳工具全都扔掉。

筛选物品带来的自我察觉

一旦实行了断舍离,物品和环境就会成为自己的战友。

看得见的世界与看不见的世界之间存在着一条联结彼此的线,而现在的我则真真切切地感觉到了它们之间迅速地的改变。

要得到“这种东西与当下的我很相称,对当下的我来说是必需品”这样的判断,人就必须要清楚地了解自己。

通过不断地筛选物品的训练,当下的自我就会越来越鲜明地呈现在自己的眼前,人也就能一次判断出准确的自我形象。

一个杯子保存着舍不得用,潜意识里,自己配不上那个杯子,你的真实想法,就可以通过物品反映出来。

把物品这一次元收拾干净了,以往一向阻碍视听的东西没有了,就能够看得更清楚,,就能开启通往更深层次元的通道。

德国诗人、哲学家歌德:人类最大的罪是不快活。

你会发现,自己居住的地方一直以来竟然对极了那么多的垃圾和废物,到底在这些废物身上浪费了多少时间、空间和管理维护的能量,真是不可而知。

你要分析自己到底被这些物品多去了多少能量。

把关注的焦点放到物品与自己的关系上,之后就能看到通过物品所投射出的自我形象。就可以慢慢看清,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形象,即通过物品投射出自我对自我的认知。从而,更加全面深刻清晰的理解自我,从而找到适合自我的道路。

如何对待自己,就决定了一切。

如果能与物品形成更好的关系,一切就会随之发生改变。

舍:彻底地筛选物品,要用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判断标准来看待物品。

身边只留下适量的物品,你的家不是仓库,而是住所。

总而言之,就是让你有自己能掌控的这种感觉的数量,包括你能掌控所有在你身边的物品的位置及确保它们能物尽其用。

如果物品超出自己掌控的量,就会为了冗余的物品而心烦不已,换句话说,自己就成了物品的努力,只有物品减少到了自己可以把握的量,就是物品全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才能吧你自己变成物品的主人。

更高的目标:和物品交朋友。精挑细选,这才是真正的高级、大师级的水平,

和自己喜欢的东西生活在一起。

让身边的物品保持优胜劣汰的自然循环,留下适度的量,确保留下的都是精挑细选过的。

行动是与思考同时进行的,可以从思考的状态转移到感觉的状态。

对于家务事某些女士一直以来都是敷衍了事,家里的杂物已经堆到快让人窒息的地步了,这种无从下手的状态不断地恶性循环,让她更不想回家了。

物品堆砌,身体的感应也变得越来越不敏锐,渐渐习惯了房间里堆满物品的状态,就类似于便秘而导致的感觉麻痹。

代表停滞运和腐朽运的灰尘与杂物。

可以从屋里的灰尘数量上看出人和家庭的整体运势。

家里放着的东西,有八成都是时间轴错位到了过去或未来上的。

聚焦于现在的物品可以根据使用频率分为两类:日常和非日常。

不要把重点放在非日常上。

在断舍离中,基本上没有“客用”这种观点。否则,就是在355天中的两天上花费了过分的精力。

呼吸的品质也和食物与水一样重要,甚至比它们都更重要。

回到家,看到乱糟糟,无意识地叹口气 累死了。反观,推开门一尘不染、井井有条,果然还是会打架最放松啊这类积极的话了。

越是高级客房的客人,退房的时候越是会把房间收拾得整整齐齐。

南丁格尔 三种怠慢与无知

不觉得有必要每天亲自检查建筑物的每个角落;

不觉得空房子也必须得每天清扫和开窗换气;

觉得只要打开一扇窗,房间就能充分唤起了。

自我轴心的窍门,注意提问时的主语

能用的东西,和我用的东西,是不同的。

物品原本是因为我用才有价值,可多数人都拿物品当了主语。

人际关系本来就是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的嘛就算是莫名其妙地渐行渐远,也可以心平气和地接受。

只要把重要的回忆放在心里就好了,东西则完全可以扔掉,好让自己重新恢复当下该有的状态。

以断舍离为契机,接受异常艰辛痛苦的事实,而且她也能够怀着轻松愉悦的心情迈向人生的又一阶段。

整理:对现存物品的归类摆放整齐;

收拾:筛选出必需的物品;

知行合一

扔掉多余的信息,就能尽早地从头脑的便秘中解脱出来。

希望你不要认为可惜,是不用扔东西的赦免令,而是对物品的爱惜之情。

物品是一面能映照出真实的自己的镜子,直面物品,就是直面真实的自己。

收拾屋子就是驱邪,打扫就是净化。

收纳的工具本身就是对物品囤积的纵容。

只集中于一点做到完美,就能不知不觉地打开收拾的突破口。

分三类,是最合适不多不少的分法。

收纳工具里建议只放五到七成满, 便于弹性余量及实时更新流通。

不再烦躁不安,能气定神闲地处理事情了。

身体深处有以自律神经系统为首的技能,所以我们才能平顺的活着。它不需要意识作用就能自动调节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呼吸、代谢、消化、循环等等的机能,令身体状况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这种技能与心理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到了这个阶段,人就自然而然地不会再允许方面出现乱糟糟的情况了。

维护住所与生活的舒适有序已经变成了理所当然】自动化的事,而且人自己也不怎么再会因为准备不足2⃣️纠结不安了。

试着使用高于自我形象的物品。

通过打扫,连心灵及人际关系都一并整理了的经验。

通过整理你会发现,一直以来都以为是自己的过延年的东西,其实是父母的观念,活或者是身边其他嗯的观念。

碍事

只有在除掉那个碍事的东西的时候,这个应该买这种阳性直觉才会像灵光乍现般地来到你的身边。

看不见的世界,我们有时候称之为神的领域,或者叫它未知的伟大,或是叫它集体的无意识。怎么叫都可以,因为我们一直都在接受着它的支援。

我们没必要给我们的人生背上如此沉重的包袱。

买,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人类一厢情愿的错觉,所有物品归根到底都是我们从神从地球手里借来的,其实只是买到了维护、管理权而已,要打破固有已久的拥有这种观念。

理解了拥有的本质,就能自然而然地涌出想要珍惜物品的心情,这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能够认为一切物品都是向地球借来的,就能自然而然地涌出感谢与敬畏之情。

我这个身体和灵魂也是向上帝和地球借来的,所以不可暴殄天物,要珍惜。

一切有形的东西都是虚幻的,我们的心也是不断变化的,尽情地享受与物品难能可贵的短暂相遇缘分,这一定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幸福本身,当缘分尽了。就潇洒地放手,不仅对物品,对一切的一切都能做到这样,就是断舍离的愿望。

相关文章

  • 善于做减法,才是大智慧

    ——《断舍离》读后感 孟江南 最近这些年,“断舍离”...

  • 简化生活

    ——《断舍离》读后感 《断舍离》由日本断舍离创始人山下英子创作。这本书整...

  • 开启“断舍离”后的美妙人生

    --《断舍离》读后感 只是“断舍离”要做的事情是: “断”=断绝不需要的物品进入房内。 “舍”=舍弃家中累积的废物...

  • 《家事断舍离》读后感 - 草稿

    《家事断舍离》读后感 接触“断舍离”已有多年,之前,工作原因对5S和7S有了初步认识,后来读了《断舍离》,慢慢进行...

  • 江儿断舍离

    断舍离读后感:断舍离,是在我们居住的环境里,通过整理物品来整理生活的工作。首先,断舍离是将居住所中的“不需要、不合...

  • 第七周作业  超越一组 王方

    《断舍离》读后感 通过阅读《断舍离》1-2章,感悟到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万物皆有能量,及时断绝不需要...

  • 读《断舍离》喜好随性,观点随心。

    《断舍离》 在洞见读了一篇关于,山下英子“断舍离”的文章,几句读后感,喜好随性,观点随心。 顾名思...

  • 电子文件垃圾和生活垃圾一样

    本周作业是通过阅读《断舍离》总结自己的读后感,这本书我没有读完,对断舍离的解释记忆深刻: 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里...

  • 《断舍离》读后感

    看完《断舍离》,写个读后感。 【断舍离】是什么意思? 断:断除欲望。这可以理解为在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的同时,更加清楚...

  • 极简心得1

    (1)衣服断舍离 (2)书籍断舍离 (3)信息断舍离 (4)空间断舍离 (5)纪念品断舍离 (6)语言断舍离 (7...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断舍离》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frs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