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张告示解千年难题,他凭什么做到?

一张告示解千年难题,他凭什么做到?

作者: 衹舍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17-09-04 23:04 被阅读16次

    请输入图片描述

    千年难题,宋代名相凭什么靠一张告示就解决了

    神州日知 乐儿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中华大地这块肥沃的土地养育了无数华夏子孙,使其茁壮成长。

    常说勤劳智慧的中华子民创造了5000年悠久文化。

    智慧,其实除了诸葛亮般的经天纬地之才外,更多的先贤在岁月长河中,发挥自己的聪敏才智,造福华夏子孙。

    这其中,最知名的莫过于秦朝时,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至今仍惠泽天下。

    不过,作为农业大国,水患直到今天也我们面临的大灾难,从大禹开始,兴修水利自古就是官吏造福百姓的大事。

    请输入图片描述

    早在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之前的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在苟陂县一带修建了一条南北水渠。

    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在苟陂县兴修了一条南北走向的水渠。

    水渠又宽又长,足以灌溉沿渠的万顷农田,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

    百姓由此受益很大,都颂赞孙叔敖是爱民如子的好官,要为他树碑立传。

    可是,水渠修成后,沿堤的农民就开始在旱季把庄稼种到堤岸边,有的甚至把农作物种到了堤坝内。

    等到雨季来临时渠水上涨,这些农民为了保住自家的渠田和庄稼不被淹,便偷偷地在堤坝上挖开口子放水。

    这种情形愈演愈烈,水渠被挖得遍体鳞伤,面目全非,经常因为决口导致水灾,危害水渠两边的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就这样,一项辛苦修成的“水利”工程变成了潜在的“水害”。

    请输入图片描述

    面对这种情形,历代苟陂县的官员都无可奈何,一筹莫展,拿这种情况毫无办法。

    每当渠水暴涨成灾时,便调动军队去修筑堤坝,堵塞漏洞,耗费巨大,并且年年如此。

    一到夏季发洪水时,军队就得随时待命抗洪修堤,苦不堪言,同时也加重了沿堤百姓的负担。

    如果一任县官在渠水暴涨时能调动军队去修筑堤坝堵塞漏洞,治水有功,他便会被百姓称颂为好官;

    而如果县官在水灾时置之不理,造成一定的损失,他便会被百姓贬损为庸官。这样延续了1500年,苟陂县一带便出现了87位好官,而庸官则多达395位。

    请输入图片描述

    李若谷

    到了宋代,李若谷出任苟陂县知县时,同样也碰到了决堤修堤这个头疼的问题。

    他一改以往历朝历代的做法,他不仅把以前集结的护堤军队全部遣散,还让杂差在水渠边的乡镇村庄贴满告示:“今后凡是水渠决口,本县概不抽调任何军队护堤,而只抽调沿渠百姓自行修好决口的堤坝。”

    百姓们都对李知县的做法忿忿不平,私底下议论他是有史以来最不得人心的庸官。

    话传到李若谷的耳朵里,他哈哈地笑了:“好官庸官不是评出来的,得看最后的治水效果。”

    果然,此后沿堤的百姓都因害怕在水患时被抓去救灾,再也没人为保自家良田而擅自放水,甚至在堤岸边种的庄稼也越来越少。

    因为,他们知道其中的厉害关系,谁去种谁去修,两相对照,修堤坝所花费的代价远远大于种田的收益,得不偿失,一点都不划算,自然也就没人去种田了。

    “水害”得到根本治理,人们这才意识到李若谷是真正有为的好官。

    请输入图片描述

    出生于江南水乡的李若谷,曾与宋朝三代统治者共事。

    他出生贫寒,而且父母早逝,但是,他还坚持读书,不久后他就中了进士,从此他做官的生涯就开始了。

    他曾在多个地方担任官职,而且级别就相当于现在的市长和省长那种,后来从一个无名小卒一直到吏部侍郎。

    从《宋史》李若谷传记看,李若谷是一位非常重视“民生”的好官,而且特别会理财。

    李若谷仅凭一张告示就解决了近千年无法解决的难题,不是说他有多大的本事,他只是把危害和利益拴在一起,让老百姓知晓其中的厉害,明确责权,这一困扰地方官多年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从此可以看出,比修堤抗灾更重要、更有效的,是引导人们消除自私自利的念头,修筑起自律自理的堤坝。

    苏轼《应制举上两制书》云:“治事不若治人,治人不若治法,治法不若治时”。

    所谓小智者治事,上智者治人,上睿者治法。

    真是“治心”胜于“治水”啊!

    推荐阅读

    漫画解《洛书》如何推出?大禹如根据《洛书》治水?

    大禹治水是真的!那世界各地其它大洪水呢?

    请输入图片描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张告示解千年难题,他凭什么做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fuy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