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非暴力沟通》摘抄

《非暴力沟通》摘抄

作者: 就好王俊 | 来源:发表于2017-09-04 23:00 被阅读0次

    《非暴力沟通》

    《Nonviolent Communication》

    [美]马歇尔·卢森堡 Marshall B.Rosenberg

    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更多的人安静下来。使用暴力的人其实是因为他们内心的宁静遭到了破坏,所以他们才会用暴力的方式维护或寻求心灵的和平。

    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人们常说: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为了生存,我们必须不择手段。这个观点我无法同意。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运用非暴力沟通聆听彼此心灵深处的需要,我们将以全新的眼光看到人际关系。

    当我们真诚助人时,我们丰富他人生命的愿望得到了满足。我们的行为,是出于由衷的喜悦。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

    1.观察 2.感受 3.需要 4.请求

    非暴力沟通过程

    ·什么是我的观察

    ·我的感受如何

    ·哪些需要(或价值、愿望等)导致那样的感受

    ·为了感受生活,我的请求是什么

    有些沟通方式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

    对他人的评价实际上反应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

    分类和评判提倡的是暴力。

    比较也是一种评判。

    我们可以用负责任的语言代替回避责任的语言。

    我们无法强迫他人按我们期待的生活。

    认为“某人应当收到惩罚”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

    不区分观察和评论,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

    区分感受和自我评价。

    区分感受和判断。

    别人的行为可能会刺激我们,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根源。

    听到不中听的话的四种选择:

    1.责备自己 2.指责他人 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生活的主人”——我们对自己的愿望、感受和行动负完全的责任。

    当对方给予反馈,表达我们的感激。如果对方不愿反馈,倾听他的感受和需要。

    分析妨碍了倾听。

    询问前,先表达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当对方得到充分的倾听,(a)我们将体会到气氛变得轻松;(b)他会停止谈话。

    当我们痛苦得无法倾听他人时,我们需要(1)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2)大声地提出请求(3)换一个环境。

    别人生气时,要倾听,不要说“但是”。

    倾听亲人也许极为困难。

    说的人更希望对方打断,而不是假装在听。

    倾听有赖于我们体会他人的能力。

    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也许是培养对自己的爱。

    自责是尚未满足的需要的可悲表达。

    非暴力沟通的忧伤:当我们的行为无法满足自身的需要,我们体会着人生的悲哀和内心的渴望。

    非暴力沟通自我宽恕:感到遗憾时,我们试图了解过去的行为所需要满足的需要。

    当我们拥抱自己的各个方面,并理解他们所反映的需要及价值观,我们活在对自己深深的爱之中。

    让我们的行动基于对生命的爱,而非恐惧、内疚、羞愧或义务。

    不论你选择做什么,了解自己为什么要那样做。

    为了钱、他人的赞同,以及出于恐惧、羞愧或内疚的心理,你做了哪些事情?想一想你为这些事情付出的代价。

    最危险的行为也许是“因为别人的要求”我们不得不做。

    生气的原因在于我们的想法——对他人的评判和指责。

    希望他人因为内疚发生改变,就是将刺激和原因混为一谈。

    愤怒驱使我们去惩罚他人。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需要,愤怒就转变为服务需要的情感。

    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想起那四种选择:1.责备自己;2.指责他人;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表达愤怒的步骤:

    1.停下来。呼吸。2.留意我们的指责。3.体会我们的需要。4.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越是能够倾听他人,也越有机会被倾听。

    一旦意识到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就会发现彼此相同的人性。

    留意头脑中出现的暴力想法,而不评判它们。

    练习把每一个指责都转化为尚未满足的需要。

    使用防卫性的强制力,是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而不是为了惩罚、羞辱或谴责他人。

    专注于我们想要做的,而不是追究错在哪里。

    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也可以释放压力。

    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可以释放压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非暴力沟通》摘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xuy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