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书育人。教授知识,培育人才。
李希贵校长是一位教育家,北京十一学校联盟总校校长,他的著作《学校如何运转》中提到:教育是人对人的影响,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学生的成长、教学的效益,是从师生关系里来的。李校长说,学校教育的关键基础就在于:怎样增加师生相处的时间?怎样在师生相处时产生最大的教学效益?只要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就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该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系的建立离不开彼此的沟通,沟通的前提是和学生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沟通关系。而非暴力沟通中的沟通四要素提到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同样试用于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在可以做到平等沟通的立场下,真正的好老师是需要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老师在教我做人做事”、“老师在鼓励我保持独立思考”,建立对老师的信任。师生建立了信任后,老师就走进了学生的心里,并在教授的过程中慢慢成长进步,从而达到育人的转变。
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教育的第一步其实已经在家庭成长中开始了。仔细想想老师在上岗前还需要专业知识的检测,教师资格证的培训,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等相关教育行业领域的能力要求,而做父母的我们却没有进行任何专业性的培训,还是作为第一位影响孩子的角色。针对孩子的学前教育我们更是需要耐心的陪伴与学习。对于父母教育孩子的问题,依然可以套用先建立关系学即亲子关系,后识。亲自关系的建立最重要是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感受他的感受,建立愉快,信任的关系。
李校长通过理论结合实践后给出适宜学生成长的建议,给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更自由的成长空间同时给学生设计独特的成长路径。按天性培养孩子,每个孩子个性特征中的积极因素,都应该得到充分认可与尊重。这是给到学校老师的建议,也是给到父母的建议。给自己孩子更自由的成长空间,学着探索出孩子擅长的地方,慢慢发展出未来的职业道路。
尊重天性,慢慢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