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岁那年,父亲务工回家带了部手机,稀罕的不得了。厚厚的,方块形状,右上角有个短短的圆柱形天线,可以翻盖的黑白屏手机。
经过父亲允许,我跑到院子里大梨树下,兴致勃勃地玩起坦克大战,一玩就是一整天,电池才掉两格电。
年后,父亲又离家了。陪伴我的仍是那台黑白的,带着两根细长天线的12寸电视,晚上和母亲一起看《双枪李向阳》。
第二年去小姨家,四五个表兄妹把小姨夫围作一团,看他新买的可以拍照的手机。表妹胆大,第一个去拍,她学着电视里的明星,摆出经典的剪刀手。“咔嚓”,表妹天真烂漫的模样定格在彩色屏幕里,让我们啧啧称奇。
有一天,村里吆喝着谁家买了彩电,很多人围在他家门口,等着电视机运来安装,然后大饱眼福。紧接着,村里人陆陆续续买彩电,还配上影碟机,过年时插上光盘,唱着黄梅戏,播着黄飞鸿。放学后的我,也可以看彩色的《蓝猫淘气三千问》了。
后来,带有触控笔的触屏手机风靡一时。再后来诺基亚推出半智能的塞班系统。最后安卓系统和苹果系统横空出世,各占半壁江山。现在,家里闲置的一部部手机,再没人当回事。
后来,色彩更清晰的液晶电视进入寻常百姓家,人们看着细腻的画面赞叹不已。现在,各大厂商推出更大,更清晰,更智能的LED电视,摆放在客厅,只是,很少有人打开。
又过几年,有人在城里买房安了家。很快,消息传遍了村里。于是,又有很多人开始有两个家,城里一个家,村里一个家。只是村里的那个家,偶尔才去看看。
恍然如梦,这样的十几年过去了,生活的变化日新月异。
又逢春节,县城变小了,又多又宽的柏油路,仍是不够用的,车水马龙,到处都是汽车。停车场里满了,路边牙子满了,小区院子满了。更多的家庭置办轿车代步了。
如今,手机有了,电视有了,房子有了,汽车也有了。生活却变味儿了,幸福似乎没有如期而至,买的还不够,还远远不够……
没什么物件再能彰显身份地位,那就来点儿直接的,用月薪年薪来代替吧。
母亲也加入这种队伍,总是在家里唠叨。
“你看人家一月一万多,你的那点钱,以后可怎么办?”
前几天看到一则日记。
“明年不买车别回家过年了,户户有车,就俺家没有!”母亲指着儿子骂。儿子垂头丧气。
好像物质生活丰富后,人的心,容易迷失方向,不经意间就走进死胡同。前方的繁华映入眼帘,让人不由自主地朝前奔跑,但追赶的途中常常忘记,此时脚下的风景才是最应该欣赏的。
我想,总有一天,人们会比健康、比快乐的。人们会明白,物质是拿来享用,不该再有别的什么目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