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认识不少总是三分钟热度的人。
可能屏幕前的你,也难以避免有过三分钟热度。
而这种状况在迷茫期是常遇的,你总会觉得自己什么都想做,但那股劲儿过后又提不起一点儿兴趣。
有人说那是心不定,这样的人不靠谱;也有人说那是在不断地尝试,这样才会更大几率遇到值得自己终生投入的事情。
以阿浪为例子。阿浪从大一开始就一直是我的上铺。
学校宿舍里上下铺的关系是很难形容的,就像穿同一条裤子生活一样。
我原本是一个很安静的人,但阿浪不是。他喜欢一惊一乍,偶尔一腔热血得跟打了鸡血似的。
一天晚上阿浪刷到别人吹口琴的视频,激动得拍床板,探出个头就对我说:“阿浩,要不要一起学口琴?”
于是他就到我的被窝里和我一起在网上选购口琴了。除此之外还有所需的教程,曲谱等书籍。
我忍不住说:“那个……阿浪,上次买的棋谱你看几页了?”
他毫不在意地摆摆手:“咳,那玩意儿一点用没有,哪怕学会了也没人过招。”
我想说他,为什么当初又要买。但还是打住了。因为阿浪三分钟热度这件事,是众所周知的。他自己也知道。
既然自己知道却还是这样,我想他应该有自己的道理,就不多掺和了吧。
毕业实习后,大家纷纷都找到了工作,甚至有的已经升职加薪了,阿浪还在当一个实习生。
因为他几乎每一份实习的工作都不会超过两个月,干过销售,干过服务员,跑过外卖。
跟他聊起工作时,我说:“你做的这些都没什么发展性啊,还跟专业一点关系也没有。”
他也很干脆,说:“我现在还没图什么发展,我不确定自己要往哪个方向发展,指不定多做几类工作就知道了。”
迷茫的人我遇到过两种,一种是因为迷茫,害怕步入社会,所以选择考研继续躲在学校的保护里;一种是阿浪,在社会里以积累经验为理由盲目的尝试,尝试机会,祈祷机遇。
我不能说哪种不好,但是无论哪种,我们都得尽快脱离迷茫的状态。
即便考研,终究也要面对社会;不断的尝试,奋斗的黄金时期也就那么几年。
所幸阿浪也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在历经无数个工作后,他得出了一个结论:我不适合打工。
打工累死累活拿点死工资,是满足不了阿浪的野心的。他说:男子志在四方,我不闯出点什么来有违我的青春。
于是他想创业,即刻就贷款十几万。
我最佩服阿浪的,是他的行动力。只要是想做的事情即刻就会付诸行动。
可当我问他创业做什么的时候,他有些纠结,“还不是特别确定,我先看一下形势吧,反正先租下个店先。”
还没想好做什么就开始找商铺,这令我有些发慌。但他说:“无论做什么,一个固定的商用地址总是需要的,做了第一步,才知道下一步怎么走。”
他对他的言论总是很自信,我听着也确实找不到反驳的地方。他说,做再多计划还没行动都是纸上谈兵,而计划又往往赶不上变化,提升能够随机应变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这话没毛病吧?所以我只好祝他好运。
可惜没有谁的人生真的有主角光环,不到三个月阿浪就联系我说,自己贷款的钱都花光了,还没赚钱。了解他的创业之后,我真的很后悔当初没有多劝他几分。
他租下了一个店铺,几千块一个月。为了将店铺的价值最大化,他注册了个人独资企业,经营类目杂得我眼花缭乱。我说:“你怎么又有技术服务又有服装,餐饮,信息技术,娱乐……”
他忧愁道:“我想把租的店铺价值最大化,营业执照在网上开了服装网店,店面做餐饮卖点小吃,我还做自媒体,还招了一些才艺主播……”
我完全懵了。他的意思是不确定什么能赚钱,但什么业务都涉及一点,总有能赚钱的。
可这并没有那么容易,他不仅没做过市场调查,这么多业务同时压在他一个人身上经常会手忙脚乱,轻重不分。而且几乎每个项目都严重超支,有太多他不清楚的版块都是需要花钱的。
他哭诉着自己的遭遇,可我却同情不起来。时间让我验证了一件事:毫无准备地开始一件事必遭反噬。
那晚我陪阿浪出去喝了几杯,他像是变了个人似的,感慨道:“纸上谈兵不该是一个贬义词,我以前太鄙视这种行为了。但是现在才知道,有些战斗连纸上都谈不过去,实战就是必死无疑。”
计划就像一副地图,闯进去之后可以清楚自己的方向。而毫无准备地闯进一个领域中,只会是一个迷失其中的路痴。
阿浪经历了这几个月的挫折,有的很大的成长。他说,现在开始一件事前都会问自己三个问题:
为什么去做?
做了会为我带来什么?
怎么做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
我真的很欣慰,要是大学时他就有这种觉悟,其实也能省下很多钱,少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
但当一个人坚持自己的理念时是听不进别人的劝诫的,正所谓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
但每一种活法都有成长的时候,大大咧咧的人会犯大大咧咧的错,唯唯诺诺的人又会犯谨小慎微的错。各有活法,各有成长。
但是,做人可以理解和包容,做事却不行。事情做错了就是错了,钱亏了就是亏了。在开始之前不做任何规划,吃亏是难免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