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走的太快了,白驹过隙,曾经的小孩已经成长为大人,昔日的中年已沧桑为老翁,我也即将由青年步入中年,成了别人常说的“上有老下有小”,顿感肩上责任之重大,顶天立地决不能倒下,尽最大努力为他们撑起一片天。
我们常挂嘴边的话:隔辈亲。有了孩子以后,我的体会更加深刻。记忆中,我四五岁的时候,常常和爷爷呆在一起,我性情温和,遇事儿不喜欢大呼小叫,所以爷爷偏爱我多一些,于是乎我顺理成章地从众多孙子孙女中脱颖而出,成了爷爷的小跟班。那个时候,在土堆里玩上个把小时,就觉得很满足、很开心,完全不用顾虑衣服脏了怎么办,用“土娃儿”来形容再合适不过。很遗憾的是爷爷六十出头就因病撒手人寰,让人伤心不已。
如今,我的孩子也两岁有余,他除了长相和我相仿,性情全随了妻子——活泼好动、不拘一格,说实话,我是高兴的,不希望孩子像我一样,我希望他有自己的脾气和秉性,认真地做自己。
岳父很喜欢孩子,尤其是孩子的性格随他女儿,更是偏爱有加,有时候我们要回老家,岳父都不大愿意让孩子随我们走,我知道旅途奔波,他怕孩子受累、受罪。
小家伙,有点淘,不管你是有意还是无意打搅到他,他都会伸出那双小手,拍打你。为此,他妈妈受了不少罪,他也因为此行为挨了很多打。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发现哭很管用,因为他姥爷经常会走过来为他摇旗助威。岳父对这孩子的宠溺,可见一斑。
由于工作在外地,我不能经常回去看望父母,通电话是表达相思的一种方式。儿行千里母担忧,从古至今从未改变。我母亲是一个不善言谈的人,出生于5060年代的人们经历了太多的起起伏伏和动荡变迁,他们对现实看的很真、很深、很透,所以,表达的方式就很简单。但他们身上的那种质朴和踏实,是现在社会所缺少的。
每次通电话,母亲都和我说不上几句话,就关心起她的孙子来。我知道,她嘴上不多说,其实全装在心里。以至于,逢年过节,我们在离家的那刻,我都能从她的眼神中看出不舍,后来,和姐姐的谈话,也印证了我的猜想。
她是很乐意帮我带娃的,可她的身体由于年轻时候劳累过度,年岁大了全出来了,腰酸腿疼、手麻脚麻,全是慢性病,折磨着她,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所以,带不成娃,这也算是她心头的遗憾,成了她的一块心病。
我也时常开导她,无论离开多久、走的再远,我们会带着孩子常回家看看。人上了年月,就容易牵肠挂肚,也容易触景生情,好比小孩子一样,需要说点软软、暖暖的话,才可以让她宽心。
孩子在一天天长大,父母在一天天老去,他们于我是最亲的人,有生之年,护他们周全,努力让陪伴成为常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