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卡萨布兰卡》缘起及观后

《卡萨布兰卡》缘起及观后

作者: 伯涵子弟 | 来源:发表于2022-05-21 18:41 被阅读0次

    《卡萨布兰卡》,又名《北非谍影》。

    由于最近在和女儿练习记忆世界地图,为了不惟背诵而记忆,而希望借此更深入地了解、理解世界版图背后的地缘、历史、语言分布等等知识。阅读书籍可以学会更理性地分析,而观赏电影则成了近距离感性认知的必要手段。本周到了记录北非六国的时段,而摩洛哥居其一。维基百科,于是自然而然出现了摩洛哥的第一大城——卡萨布兰卡(阿拉伯语:达尔贝达)。

    如果在Youtube上搜索,Casablanca,结果呈现的是一首1980年代的经典老歌,而这首同名的老歌则是指向了这部更老的电影。如果说,一个城市因一部电影得名,那么卡萨布兰卡绝对名副其实。毫不夸张地说,知道卡萨布兰卡的人甚至超过了摩洛哥这个国家本身。一部由美国人在巴西拍摄,讲述法国人、保加利亚人等欧洲人逃难非洲的故事,意外把这个偏于非洲一隅的城市,享誉世界。现实,有时也是戏剧。

    无论怎样,这部戏在电影史上经典以及难以复制,毋庸置疑。除了在第16届奥斯卡奖颁奖礼上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剧本三项奖项外 。2007年,美国好莱坞编剧协会评选了史上“101部最伟大的电影剧本”,该片排名第一位。

    以上的种种,在观影后,一个问题跳入了脑海中:“它凭什么获得如此多的殊荣?”抛开这些奖项,我想至少有以下的几点,让其在人类的电影史上灼灼生辉。

    其一,特殊的时间点。
    这部戏于1942年5月25日-1942年8月3日拍摄,正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纷飞的节点上,正与邪胶着、胜负难分。人们迫切需要更多的精神支柱,以宽慰因战争而摇摇欲坠的安定感,以及赢得更多的斗争信心。二战萌芽和初期,英法的绥靖政策,以及屡屡退让,让第三帝国膨胀了野心,壮了豹子胆。以至于现实中也是这样,兵不血刃占奥地利、一月余则亡波兰、荷比卢更是势如破竹,而法国的陷落,让整个欧洲更是失去斗志,几乎处于束手就擒之地。1942年,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几乎在各处都取得了胜利。强大的攻势蹂躏了苏联、北非和太平洋的大部分地区,日本更是取得了惊人的胜利。从阿留申岛到澳大利亚,从关岛扩张到印度。

    直到1942年底、1943年初,苏联人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巨大胜利、英国人在埃及的突破性进展才得以扭转。而这部电影的上映时间1942年11月26日,无疑给处于战争中的人们一剂强心针。

    image.png

    其二,低成本之下,靠演员与剧本撑起来的天空。
    全剧不到100万美金的预算,甚至因为战争原因,许多场景都无法实景拍摄。比如男女主开车漫游巴黎的场景,剧组只能以摆放幕布,以幕布布放过往巴黎的市区作为背景,勉强替代。

    然而,这些瑕疵完全无法遮挡剧中那些大放异彩的各色人物。忠心耿耿的山姆,见风使舵的警长路易斯,一身正气的维克多等等。

    剧中的女角,更是面容姣好,每一幅画面出现时,都让观众眼前一亮,即便是黑白电影,即便是70几年前,观众也无法忽视她们这一群体的芳华绝代。

    玛德琳·勒博饰演的伊冯娜,以深V、低腰出境,扮演的楚楚可怜亡国女。


    image.png

    乔伊佩奇扮演的安妮娜,是一名新婚的保加利亚姑娘。通过她的简短述说,道出了逃亡路上的艰辛。在战争面前,精致如这般的姑娘,也落得如此田地。


    image.png

    如果以上这些,而男女主的出现,更是让人无法不心动。英格丽褒曼饰演的伊尔莎,出场时的一席白衣,明眸皓齿,顾盼生辉。

    image.png

    这群棱角分明、性格各异的角色,不仅拥有着清新脱俗的面容,而且始终保有艺术家的张力。无论是伤心欲绝,还是欢喜重逢,都能恰到好处地通过肢体演员、噙在眼里的泪水、傻傻地坚持而打动观众,让人无法不体会到那段时光的艰辛,世界的荒谬,个体命运的漂泊。

    其三,在幽微的人性里,超越自我。
    无论是在个人利益得失间,还是在爱情的狭隘里,电影从一开始就传达了这一点。人无完人,冷酷无情的商人男主角,无利不起早的警探,都在逐一的剧情推进中,各个角色都完成了人格的升华。在不完美的结局中,在一片观众的唏嘘里,完成了时光纵然飞逝,此情永久可待的美好。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卡萨布兰卡》缘起及观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gbc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