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婶和五叔,那绝对绝对是近亲结婚。直言不讳,五婶的妈和五叔的妈,是亲姐妹俩。
九八年,五叔去世。那个时候我不知道五婶多大年龄,现在我也不知道。只是感觉,那时她没有现在的我年龄大。
五叔去世后,留给五婶的遗产有:不到十三岁的大儿子,十岁左右的二女儿,不到八岁的小女儿,一个耳背又深度驼背的妈(养母),一个老实疙瘩爹(养父),一个盲叔;三间瓦房,一套红砖房,外加几十万的外账。
三个嗷嗷待继续上学的娃娃,三个不能离人照顾的老人。我不知道五婶是怎么度过那个时候的。只是在孩子上学的事情上,当然还有很多事情上,我不知道她别的本事,只知道她具备了和五叔一样的胆大包天。
两千年前后,农村。各家各户有点钱的人,都把自己的钱捂得严严实实,希望钱能生子生孙,生怕从口袋里蹦出来不见了。
五婶把远近有经济能力的人,首先在心里筛选一遍,然后算定时间,上门拜访,游说,最终敲定,卖红砖房。然后把五叔留给她的一屁股烂帐还了大部分。
她仍然没有经济来源,唯一能利用上自己能力的,就是养蚕,卖茧,帮人做个零工。她还要种地,做饭,同时供仨孩子上学。
这些是我后来从父亲那儿知道的大致状况,我没法知道具体情况。
直到三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我才知道,上大学的学费,全是通过当地的信用社贷款,学生贷款。当时好像有这个或者类似这样的项目贷款。
她说她砸锅卖铁都不会让孩子辍学。(这话直戳我心窝。我就是因为没钱爹妈没胆量所以半途辍学的。)
老大在毕业后分配到青岛,一个有前景的风力发电公司。开始实习就攒钱,还贷款,转正后薪水增加,省吃俭用,把家里的烂帐全还完,包括两个妹妹上大学的贷款。随后业绩突出,又升职,加薪。然后他到了结婚的年龄,和当地一个城中村的独生女自由恋爱(我的直觉是自由恋爱)。城中村的女孩嫁妆里,一般都包括整套房的房产。他坚持自己按揭买房,在自己的新房结婚。这个志气,像他妈他爸。
二女,大学毕业,工作好像是刚开始在上海,现在在北京。个子瘦小,头颅高昂,应该说是小巧玲珑的优雅。处在我们都向往的消遣的地方,管理一班人马。每天有咖啡,有各种音乐,各种有聚会,有盆草,极有情调的地方。
小女儿,财务专业,就在我附近。
如果五婶对未来没有远见,对上学不那么重视,对自己没有那么狠心,可能三个儿女就会和很多农村孩子一样,混混沌沌长大,成家的年龄,随便找个人接来家里生个香火,然后出门打工维持生计,种点庄稼糊口。或者女孩出嫁时收点彩礼钱,就绝不可能是现在这个见多识广的家。
顺便多说一句,五婶的亲妈,早几十年就得白内障看不清东西,那时的农村,对白内障也没有任何概念,以为看不见就是天意就是命,殊不知是病。在三个儿女都参加工作后,她带着母亲做了白内障手术后,重见天日的母亲对她就更加依赖了。
我没有多么羡慕和嫉妒五婶和她的孩子们,我感到很欣慰。我也从不怪自己的父母没有那么有远见。我只是觉得,每个人,每件事,都有它发生和存在的缘由和价值。
我从不去奢望做任何事都有哪些后果和好处,只要觉得该做的事,正确的事,心悦诚服的事,我就努力去做,是不是有回报,那是后话,我只要安心,认真做好现在手上正在做的事,比如现在正在码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