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以后,我们该何去何从

作者: 安玲123 | 来源:发表于2017-04-30 20:46 被阅读1413次

我所服务公司员工队伍每年在以10%-15%的速度增长,老员工离职率普遍低于5%,公司七年来平均年龄始终未曾突破33岁。就像当今社会,最有钱的50后和90后,中间夹着一个苟延残喘的70后和80后。所谓的中产阶级以及奋斗中的夹心层也是这个年龄段。35岁,似乎成了职场选用普通员工的暗防。不升职、不加薪难道我们就没有更多的机会?难道我只能去创业?

最近面试两个女性,40岁。如果不是内推,估计这样的简历无法达到筛选简历的标准。面完后还处于悬而未决状态。按理,35岁以上,已经具有至少10年工作经验,沟通交流、技术积累、思想见识具有一定沉淀,可以是部门的中坚力量。然而,40岁的女性,上有老下有小,需要平衡太多的时间分配、精力平衡。而公司目前发展势头良好,需要每一个职位是多面手,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上的投入,这种投入必然是主动承担责任,甚至是不记职位边界的工作。而年长者,职场上踩过很多坑,必然很谨慎,而这种谨慎,恰恰体现出一定程度上工作推诿。而这恰恰是录用的纠结点。

由人推己,35岁以后的我们真的没机会了吗?

35岁以后的我们,换工作换的是什么?是一个大环境的稳定?是一个赏识的机会?还是施展才华的舞台?是职位、薪资、尊重和相对的自由度的平衡吗?想想看,35岁以后我们不是没有机会,身处正在快速变化祖国,整个市场提供的机会比比皆是,更遑论在一线城市,已经根深发展了10年自己奋斗的城市或者行业,还是我们贪心想要的更多。

我们既想要稳定,体力上不在像以前那么拼命,又想要有专业或职位上升的空间,即便没有上升薪资也不能太摊薄。但这么多需求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稳定而固化的公司必然机会难得。万维刚推荐的泰勒科文的《自满的阶层》书中讲到匹配者与奋斗者,两者最大的不同是对变化容忍度。稳定就是匹配者的常态,计算机技术算法下的匹配让人更加舒适,且很难发现不适感。计算机在奖励匹配者,无论是在线购物、聆听音乐、在线婚介等等全都是找到最优的匹配,而不像以前要自己尝试看过很多种唱片、图书或者试过很多次风格怪异的衣服后,才找到适合的那个。那么如果我们想要和算法一样寻找薪资的满意、舒适环境,那么就意味着已经是固化所有的状态,想要改变几乎只能微调。微调又是否能满足我们重新择业的需求?

《自满的阶层》中讲到奋斗者就是在不断寻找变化和突破。在不断前进和需要认同的心理推动下,在一个充满变化的企业或者环境才有可以折腾的机会。如果35岁后重新择业,我们想要更多的上升机会,无论专业还是职位,那么只能放弃所谓的之前稳定的薪资,拥抱充满不确定性和挑战的下一次。而所谓的体力不行,经不起熬夜、加班、连轴转的工作,到底是我们的身体疲惫还是一颗只想获得成果,用年龄来掩盖惰性的借口?经济学人最近有篇文章《Cheat death 》,谈到最新的技术可以延缓衰老和死亡,人类活到120岁不是梦想。但是长生不老,不是老而不死。不老是种状态,一种不懈追求变化的心态而不是只是寿命的延长。如果从退休后就一直混吃等死,120岁啊,老不死,多无聊啊。所以,如果要不老,保持青春,可能是50岁重学个手艺,六十岁再战江湖?35岁,哦no,小小班才结束啊。

35岁,还是一个正当盛年的时间,给自己一点乐趣,无论是习以为常的原专业\职位还是想要跨行的按捺不住,请保持拥抱变化的心,让自己保持折腾的心态。要么在原岗位上多点其他尝试,稳定工作和薪资的同时加强自己工作的兴趣,要么拥抱变化,放弃所谓的从前,至少从内心上reborn一次。不过才工作10年,舍不得的不过是自以为的过去。

而对于hr们,为什么不给别人一次机会?《实习生》中这么一个高智商,智慧的实习生不试试,怎么会有这样的惊喜!

当然,你来求职表现出专业、自信,我来招聘表现出公正、客观,这只不是场普通的邀请对话,无关年龄,无关行业。

相关文章

  • 以后该何去何从

    不知不觉中,离上次更文就已经一个月了…… 老实说,我现在有点担忧以后的生活——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呢...

  • 35岁以后,我们该何去何从

    我所服务公司员工队伍每年在以10%-15%的速度增长,老员工离职率普遍低于5%,公司七年来平均年龄始终未曾突破33...

  • 我们该何去何从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 真假虚实即是无法断定的,索然便将其放下,而现在只想和各位有识之士谈谈电...

  • 我们该何去何从

  • 我们该何去何从

    有人说我们总是沿着自己命运的轨迹渐渐老去,那轨迹是什么?小的时候上学,用12年的时间大学毕业,然后找一份工作,不断...

  • 我们该何去何从?

    工作后基本每天都会给爸妈打电话,跟他们讲讲我的近况,是一种倾诉,也许听得懂也许听不懂,妈妈聪明一些,我就跟妈说的多...

  • 我们该何去何从

    对于一名高三学子来说,用三个字来形容“盲,茫,忙”最为贴切了。在2017年1月9号,考完高职后一天,晚上回到课室,...

  • 我们该何去何从?

    1、最近一直在忙,不敢让自己停下来,怕停下来之后,又去“思考人生”。 2、我可能爱上这个平台了。 今天早上刚忙完,...

  • 我们该何去何从

    一个好朋友打算创业了。 在我们的那个仅仅只有十多个人的QQ群里,这算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了。 我的一个朋友,他...

  • 我们该何去何从

    我们每天都早上固定时间去早起上班,晚上到点下班或者加班。在这个时代进步特别的快,我们这些没有文化的人们,该怎么跟得...

网友评论

  • 五彩冰峰:厉害了
  • 虎妞723:35岁才刚刚开始……
    安玲123:@虎妞723 你的方向不一样。
  • 齐帆齐:心态很重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与时俱进,加油!
    安玲123:@齐帆齐 谢谢,是的。开放的心态,目标单一。
  • changhande:每个年龄段的人都有各自的优势,只是当今社会发展太快,更注重年轻人的优势,忽略了中年人的长处!
    安玲123:@changhande 谢谢评论
    安玲123:@changhande 嗯。
  • 1492fefa152c:感觉作者好乐观,我26岁悲观的要死
    安玲123:@中二毕业的橙子老师 :smile:
  • 张驰呀OvO:赞
    安玲123:@张驰呀OvO 谢谢
  • blueemily:看完觉得作者还是偏向于低于35岁的年轻人的。
    金字塔尖的人毕竟是少数。
    安玲123:@blueemily 谢谢评论。说明我写的还不太清楚。嗯。目前招聘中其实这个界限已经开始模糊,主要是薪资。年龄稍高的,会特别在乎薪资,但是又不愿意总出差。这点就是纠结。金字塔的向上走必然少,可是不能自己给自己划线,毕竟这个年龄还不大。这是我想说的。嗯,我在好好梳理一下。力争表达更好。谢谢
  • 昉之:😋👍

本文标题:35岁以后,我们该何去何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ibt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