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补书评
初遇这本书实在图书馆的书架上,不经意走过,看到书名《忘言书》,可是既然忘了说话,怎么能写出来书呢?再加上抽出来发现封面似乎是手绘的,一种质朴的萌感。于是带着好奇把它借了回来。
翻开目录,从简单质朴的“宿舍”,到各种各样的植物:空心菜,紫薇花对,到生活中细小的一切:路,猫,寒食帖,等等。看似普通的小事物,作者却用了丰厚的古诗词来一点点剖析开来,再加上作者本人的留法经历,书中也不乏作者本人对欧洲文化的理解。读书的时候,看到看不懂的古诗词也好,看到生僻的汉字也好,读到不了解的历史事件也好,作者总能用平实易懂,言简意赅的事例让我明白他自己的想法。印象很深的是在DIX中读到:我去法国那年正是1968年的学潮...。当时我正在很痛苦的试图搞懂被分裂的巴黎大学之间的关系,百度百科上说是1968年的学潮导致了大学的分裂,但我一直以为只是个糊弄小孩子的答案。但是作者在书中所写,说当时迫于学潮么都干不了,他就特别喜欢在各种小路上溜达,高低不平蜿蜒曲折,没走几步会碰到一个热情的大妈,再走几步,看似没有路的地方冒出一座石头房子。读的越来越多,就发现作者的“忘言”不是忘了说什么,而是生活中普通平凡的事物、随生随灭的想法、“欲辩已忘言”的感慨。他在台湾某大学的山区,开辟一个自己的小宿舍,种花养草,于是从后院的花木菜竹说起,到后来说到许久不用的旧房子里乍现的小猫咪,说着说着又说道老朋友回国见面,于是说道旧人往事,谈到艺术感想。杂七杂八的事情,竟然读起来也不觉得乱。
最有趣的一点是,每一篇开头都配以简单的简笔画,有是有我看起来觉得画的一点都一样233,但是看到这个小小的画,心情就会莫名的好,因为我会自动脑补一个可爱的老头拿着钢笔也好,毛笔也罢,认认真真对着院子里的绣球花一笔一划点缀花蕊的样子,皱着眉带着老花镜的较真模样,不觉得很可爱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