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克是一位犹太裔心理学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被关却在纳桦集中营里,受尽了折磨。父母、妻子和兄弟都死于纳粹之手,唯一的亲人是他的一个妹妹。
当时,他常常遭受严刑拷打,死亡之门随时都有可能向他打开。有一天,他在赤身独处囚室时,
忽然悟出了一个道理:就客观环境而言,我受制于人,没有任何自由;可是,我的自我意识是独立的,我可以自由地决定外界刺激对自己的影响程度。
弗兰克发现,在外界刺激和自己的反应之间,他完全有选择如何做出反应的自由与能力。
于是,他靠着各种各样的记忆、想象与期盼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生活和心灵。他学会了心理调控,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
他的自由的心灵早已超越了纳粹的禁铜。这种精神状态感召了其他的囚犯。他协助狱友在苦难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找回了自己的尊严。
在弗兰克生命中最痛苦、最危难的时刻,在弗兰克精神行将崩溃的临界点,他靠自己的标伍告成的心相调控磨炼了意志。
从而不仅挽救了他自己,而且挽救了许多与他患难与共的生命。,
由于苦难、逆境,甚至是生理缺陷,产生和造就出了一些伟大的人物,因此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便形成了一种对苦难和逆境的崇拜,而这种崇拜往往是盲目和消极的。不论逆境还是顺境,都要有一种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即使步人顺境也要努力为自己设置新的目标,在追求这一目标中迎接新的困难和挑战,从而发展和完善自己的人格,而不可以倒退或停留,在困苦中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
一个有抱负的人,必定想在社会中实现自己的理想,让自身价值得到社会承认。但是我们每跨出一步,必然会遇到一些意料不到的阻力。不同的环境对人们的作用是不同的,顺境与逆境、苦难与舒适使当事者付出的代价也是不同的。
网友评论